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是人民生活的基礎,國家繁榮的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源頭,不僅關系到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也關系到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穩定。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食品需求早已由簡單的吃飽求生存向吃好求健康轉變。因此,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已成為國家重視、社會關注的熱點。不言而喻,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對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
我國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的生產力水平較低。農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后,農產品生產的目的已不再僅僅是追求量的增加,而更重要的是豐富品種、提高質量,以滿足消費者對吃好以及身體健康的需求。大家都知道農藥殘留問題、食品添加劑問題、三聚氰胺問題等等。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使人們“談食變色”。
近年來,我國農業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也日益顯露出來,一方面,工業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和農業自身的污染;另一方面,化肥、農藥、農膜、動植物激素的濫用,不僅對農產品安全構成了威脅,而且對農業生態環境直接造成了破壞。
二、農校對接項目應運而生
農校對接承載國家對食品安全、農業發展的希冀,經過了七年探索與實踐,依托高校市場訂單,搭建全國對接橋梁,實現農產品與高校食堂直接對接,根據食堂需要,農民調節生產品種,真正做到按需生產。農產品有了銷售渠道,高校有了豐富貨源,通過整合高校訂單需求,逐步實現農業訂單式、現代化、集約化生產,統一規范化種植,帶動地方經濟、農業發展,催生農業經濟價值和縣域經濟發展。農校對接借助政策指引,構建食品安全體系,提升農產品質量,全產業鏈發展,實現農產品的源頭采購,保障食品安全。
三、農校對接發展有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我國農業生產規模小,農戶經營分散,農校對接項目通過全國高校后勤市場龐大的訂單需求為導向,龍頭企業為主體、基地建設為依托、農戶參與為基礎的產業一體化發展模式,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使農業發展進入以消費引導生產、市場需求拉動產品開發的良性軌道,最終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農校對接建設全社會可追溯源頭的食品安全體系,打造從田間到餐桌全程監管的食品安全產業鏈,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安全隱患及時發現和糾正,對上市農產品及時跟蹤和檢查,有效的保障了食品安全。
3、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發展,有效的保障了基地環境質量。可以說,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就是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舉措,生產過程中嚴格控制使用農藥、食品添加劑和其它有害于環境及身體的物質,實行田間到餐桌全程質量監控,不僅保護了農業升天環境,也進一步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
農業生態要可持續發展,走循環農業經濟之路,發展生態農業,保護生態平衡。農業更生態,食品更安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校創優 頭條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