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不短視、不糊弄,扶貧要抓好基礎設施這個“關鍵”
基礎設施建設是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基礎,要予以高度重視。越是在任務緊迫的情況下,貧困地區越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短視、不糊弄,千方百計打贏脫貧攻堅戰
歷時3年的寧夏中南部飲水安全工程主體工程近日竣工,通過涇河水北調,從根本上解決了寧夏西海固地區的人畜飲水問題,同時打破了水資源短缺的瓶頸制約,為當地產業發展創造了條件。這一事例提醒我們,基礎設施建設是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基礎,要予以高度重視。
首先,基礎設施是基本民生保障。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貧困地區全面實現了村村通電、村村通路、村村通電視;醫院、學校等硬件也實現升級換代,一些行政村有了幼兒園,群眾生活面貌有了較大改善。但從城鄉統籌發展和全面小康的標準來看,很多貧困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完善,標準較低,需要進一步加強、提高。
其次,基礎設施是發展產業的先決條件。產業是脫貧致富的基石,基礎設施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村村通電、村村通路已基本實現,但與此同時,能夠帶動貧困地區工業、農業、旅游、物流等現代產業發展的高等級公路、鐵路甚至航線還很欠缺,很多地方通訊設施還比較落后,信息化水平低,不具備發展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的條件。西部很多地區更是因為嚴重缺水,影響了更多工商資本參與產業扶貧,制約著貧困地區產業發展。
再次,基礎設施是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平臺。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文化、商業服務、通訊、園林綠化等為發展農村生產和保證農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務越發受到重視,農民幸福指數不僅因此大為提高,提升人口素質、助力扶貧開發的“軟實力”更是因此增強。但也應看到,目前一些貧困地區的文化、商業服務等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條件還比較簡陋,導致一些公共服務難以有效開展。
筆者在西部貧困地區調研中發現,由于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周期長,脫貧攻堅任務又很緊迫,部分地區出現的兩種傾向亟需加以糾正。一是做表面文章。有些地方也加強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但起點低、質量差,不少地方給農民建設的養殖場、市場等長期閑置,有些地方甚至在公路旁邊建起中看不中用的扶貧“形象工程”。二是急于求成。有些地方為了早見效益,工程沒有經過充分論證就上馬,建設中趕工期、省材料,導致工程質量差、使用效率低,個別地方甚至出現工程竣工后仍然無法使用的現象。
基礎設施建設,事關發展大計。越是在任務緊迫的情況下,貧困地區越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短視、不糊弄,千方百計打贏脫貧攻堅戰。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2016-09-1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