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子商務助動農業產業化是雙贏的結合
進入21世紀互聯網的發展使得電子商務方興未艾,隨著農村網絡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國互聯網將為農業孕育出巨大的市場機會,成為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中國的農業發展將極大程度地受益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推動,而反之,廣闊的農村市場也將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新的“金礦”。這是一種新興科學技術和古老產業的結合,是從整體上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所以說電子商務助動農業產業化是歷史的選擇,雙贏的結合。
二、發達國家的典型案例
與國內相比,一些發達國家在電子商務領域助動農業產業化的成熟度比較高,應用發展比較快。在這方面世界排名前列的國家有美國、日本、韓國等。下面主要從政府和市場主體兩個層面對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做一個分析和梳理。
1、 美國
政府層面:美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村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將互聯網作為加速農業信息技術傳播的重要途徑。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美國政府致力于加速農村地區網絡設施的建設。美國農業部相關報告顯示,2007年,美國配有互聯網接口的農場數量已從2005年的51%上升到了55%;擁有電腦或租用電腦的農場數量從2005年的55%上升到了59%。美國農村高速上網日益普及,其中使用撥號上網的比例從2005年的69%下降到了目前的47%。DSL、光纜、衛星和無線上網更加普及,DSL上網人數已占農村網民的27%,比2005年增長了一倍,光纜、衛星和無線上網也增至7%。目前,互聯網技術如同拖拉機一樣,已成為農業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市場主體層面:美國互聯網的普及刺激了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的運用給美國農業從業人員帶來了新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多的人從疑慮觀望轉向大膽使用,并從中嘗到了甜頭。美國農業部、商務部還與美國小企業局聯合成立了“小企業電子商務工作組”,以推動包括小型農企在內的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有效利用資源,避免重復勞動。可以說,電子商務促進了農業信息流動,提高了市場透明度和市場協調性,跨越了時空距離,提高了企業的客戶戰略定位,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減少了交易環節和交易成本,為農業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農業從業人員可依據網上實時市場信息,鎖定交易對象,捕捉最佳交易時間,提高了經濟效益。據統計,2003年以來,美國農業電子商務的銷售額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而同期全美零售額的增長速度僅為6.8%。2007年,美國從事在線交易的農場數量已經達到35%,比2005年上升了3個百分點,遠高于1997年的20%。
1、 日本
政府層面:日本農林水產省于2000年12月制訂了關于農業和農村信息化的戰略,總的戰略目標是縮小農村與城市的信息化差距,使農村充滿活力。其特點之一就是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推動農產品流通方式的根本變革。日本農業電子商務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大型綜合網上交易市場、綜合性網上超市、農產品電子交易所和農產品網上商店等。
市場主體層面:通過日本農業協同組合網站介紹農產品生產技術和市場行情等是日本農協為農民服務的方式之一。該網站全面而詳細地介紹了日本各地農產品的優良品種、栽培技術、農業機械設備、市場行情信息、日本農協設在各地的事務所及服務項目等。通過網站提供的信息,生產方可以從中汲取寶貴經驗,借鑒先進方法,采用適宜技術以提高自身農產品的質量和勞動生產率;消費方可以從中挑選滿意的產品一飽口福。方法很簡單,打個電話,日本農協的相關人員就可以送貨上門,服務到家。如果你想了解前一段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出售的每公斤近200元人民幣的日本“越光”牌大米的情況,該網站就有詳細的介紹,甚至連種植期、出穗期、穗肥期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都有詳細說明。
此外,日本政府為加強電子交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建立了通用的農產品定貨、發送、結算標準,并對批發市場的電子交易進行了改造。
2、 韓國
政府層面:進入新世紀,韓國政府開始大力推進農業電子商務。負責具體實施的機構是韓國農林水產信息中心,于2000年開發構建了電子商務平臺,促進農產品網上交易。到2004年,韓國已建立了5個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由于電子商務的多種益處,韓國政府積極提倡、鼓勵和獎勵農民參與電子商務。韓國農林水產信息中心免費幫助農民制作產品推介主頁,提供軟件,并培訓農民使用網絡的方法和開展電子商務的技術,使更多的農業生產者參與電子商務活動。
市場主體層面:目前,韓國有農戶主頁8000多個。農民在主頁上發布自己的產品信息,與需求方直接洽談交易。過去因為有中間商,農民的產品不能賣到正常價格,而通過因特網,供需雙方直接見面,解決了類似一系列問題,提高了農產品流通效益。據介紹,通過農業電子商務,韓國農民比利用傳統銷售渠道(如批發市場等)增加收益18%,韓國消費者減少支出18%。2006年,韓國依靠農業電子商務的成交額達20億韓元。
三、發達國家電子商務助動農業產業化的特點
1、網絡化
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全面普及,是發達國家農業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基礎和保證。在這些國家,農村信息通信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完善,計算機網絡也隨之發達。這些先進的計算機通信網絡使農業生產者能更及時、準確、完整地獲得市場信息,有效地減少農業生產經營的風險。
2、專業化
目前發達國家的農業電子商務正向著專業化方向發展,已有電子商務平臺根據其市場和用戶定位不同,可以分為信息咨詢和電子交易兩大主要類型。前者的目標是實現市場信息的網絡化傳播,以提供農業市場信息、農業生產咨詢信息等內容為主;后者的目標是實現農業商品交易的電子化,以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業服務的網上交易等內容為主。農業電子商務的專業化發展,使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等過程日益精細,操作方式也大大改進,促使農業現代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
3、全程化
隨著信息化在農業領域的深入發展,農業電子商務的影響不再局限于某一獨立的生產過程或單一的經營環節,而是滲透到農業生產經營的整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農業企業或農戶對商務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信息及時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農業電子商務的全程化服務,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改善了農業生產經營中的薄弱環節,使發達國家農業的原有優勢得到更充分的發揮,而且使其原有的劣勢逐步改善以至消失,極大地增強了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
四、國外先進經驗對我山區農業產業化的啟示
(一)山區發展產業化農業的困境
以上發達國家農業產業化過程中使用電子商務的方法經驗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但是必須要結合我們山區縣農村實際情況來做統籌安排。從生產資料來說,多山少田分散經營是第一實情,農業人口占縣總人口一半以上,人均耕地少,且水里設施陳舊。生產方式主要還是一家一戶封閉性、單一性、隨意性的小規模生產,無法滿足和適應大市場開放化、集約化、標準化的需求。從市場角度講資金的缺乏和當前保障體系的不健全,使得很多農民無法承擔市場帶來的風險,具體說是山區農民有“三怕”,“一怕”生產的產品賣不出,產品少了,形成不了市場;產品多了,沒有品牌又進不了市場;“二怕”賣出的產品賺不到錢。生產成本和市場銷價的雙重不可預測性,使得農民的收益難以預測,三怕自然災害侵襲,農業作為特殊行業,抗災能力弱,靠的是風調雨順,現在全球氣候異常,農作物受災害概率上升。
(二)國外電子商務助動農業產業化的啟示與思考
農業產業化不僅要在土地上下功夫,積極引導土地流轉,形成土地聚集效應,產生規模效益。還要培育市場,開發市場,扶持有能力的市場主體。以農業農業龍頭企業為核心,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吸納廣大農民,運用新科技提高農產品質量,面向市場開發新品種,拉長產業鏈,對農產品實行深加工,與市場多渠道鏈接,提高抵御自然災害和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各部門要找準定位發揮政府在電子商務應用中的引導和示范作用,發展現代化農業,借助電子商務推動農業產業化。
1、政府部門要積極發揮引導和保障作用,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發揮政府在電子商務應用中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技術研發,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參與網上農業商務信息服務,加強信息化人才教育培訓。
2、社會中介組織(包括各類行業組織,社會團體,如專業合作社等非政府組織)要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會中介組織作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紐帶,起著良好的溝通作用,幫助政府和企業互相溝通,更好地合作,促進網上農業商務信息服務的順利進行。由于網上農業商務信息服務涉及到很強的專業性,特別是相關工程建設,政府沒有能力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需要社會中介組織的參與。另外,社會中介組織作為具有公正性和權威性的第三方組織,起著維持公正、保護雙方利益的作用,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因此,社會中介組織作用是否發揮得好,直接關系到網上農業商務信息服務能否順利進行。
3、企業要積極推動網上農業商務信息服務應用
大型產業化龍頭企業,重點是要深化網上農業商務信息服務應用。中小型企業、農村合作組織、經營大戶、農村經紀人,重點是要普及網上農業商務信息服務應用。通過積極運用第三方網上農業商務信息服務平臺,全面推行各種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業務外包,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同時,要鼓勵發展面向不同層次用戶的新型服務,重點是發展包括有關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的移動網上農業商務信息服務,進一步增強網上農業商務信息服務應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公紅平臺(微信號/新三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