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是川東北百萬人口大區和農業大區,也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區、全國糧食、肉類生產百強大區和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區。達川區著眼于四川省委“五個把握”要求,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夯實“三農”工作舉措,切實把省、市對百萬人口大區、農業大區的殷切希望轉化為建設農業強區的不懈動力,努力為四川向農業強省跨越貢獻達川力量。
突出錯位發展,調順調優主導產業。建設農業強區,關鍵在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提檔升級。達川區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堅持市場導向,突出錯位發展,按照“一二三互融、點線面共建、大中小并舉、建管養齊抓”的工作思路,加速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施規劃引領。深度研究川東北地區資源稟賦、市場需求、種植習慣、產業基礎和氣候條件等,確定糧油、蔬菜、生豬、水果、烏梅五大主導產業和達川雙椒、烏梅酒、米城大米、安仁柚、脆李五大品牌“5+5”農業產業體系。實施“產”“園”驅動。以國省干線為軸心,以主題產業園區為依托,精心打造百公里現代農業特色產業示范帶,覆蓋21個鄉鎮,打造既各具特色又成片發展的農業產業帶。秉承產業向示范帶集中、土地向業主集中、資金向龍頭集中的“三集中”原則,圍繞“5+5”農業產業體系,建設集中連片“十大主題產業園”,積極鼓勵適度規模發展。實施“龍頭”帶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整合交通、水利、以工代賑、林業、畜牧、農業等涉農項目資金8億元,做大做強一批省級、市級龍頭企業,加快建設總投資20億元的百萬生豬全產業鏈項目。推進“三產”融合。大力推進農副產業企業入園,建設3大農產品集中加工區,著力突破稅收1億元大關。以達川區“十大鄉村旅游景點”為依托,精心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環線,爭創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品牌。
狠抓提質增效,做強做優品牌產品。培育特色農產品的核心是打造一批知名農產品品牌。達川區突出由“量”到“質”的思路,把農產品品牌建設作為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踐行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來抓,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著力建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經營主體是農業品牌建設的實施者,達川區按照“扶優、扶強、扶壯”原則,積極推動新型經營主體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同時,支持新型農民職業化,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繼續壯大9家省級家庭農場,培育專業合作社國家級1家、省級15家。著力扶持做強優特產品。圍繞農業主導產業,詳細制定人、財、技術幫扶措施,積極申報一批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省級以上農產品品牌和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商標和保護產品,著力培育一批市場影響力、競爭力強和產品知名度、美譽度高的農產品品牌。加大米城大米、達川烏梅等10件馳名(著名)商標或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商標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達”字號地方特色品牌市場競爭力。著力探索標準化管理。堅持以質量標準為中心,聯合四川省內大專院校和重點實驗室,圍繞烏梅、生豬等重點產業鏈,推進農業產業和品牌標準化建設,制定3項地方標準,建立優質水果、優質糧油標準化示范區10個。
實施因素分配,持續改善農村面貌。改善農村面貌必須搶抓脫貧攻堅歷史機遇。達川區堅持“真金白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財政支農投入使用機制上改起,實施并完善財政因素分配法,讓鄉(鎮)村有錢辦事、有能力辦好事,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完善財政因素分配法。按保障性因素、工作類因素、激勵性因素三大板塊和鄉鎮人口、貧困程度、上年(實得)財力等九大因素,對人口多、財力弱、地方偏遠的鄉鎮按權重比例進行財政資金分配。在村級按人口多少補助發展資金,并按照農村社區和村兩個類別預算村組織運轉經費。建設“區鎮1小時經濟生活圈”。相繼開展“村道建設年”和“社道建設年”活動,實施貧困村村道提升和“四好”公路創建工程,對社道建設進行政策獎勵或補貼,掀起農村公路建設熱潮,全面實現100%的鄉鎮、100%的建制村和100%的社通水泥路。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堅持每年實施一批水源工程、灌溉設施,重點抓好農村安全飲水項目建設,全面解決飲水安全問題。大力抓好土地整理,一批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增減掛鉤項目順利實施,有效提高耕地的質量水平和集約利用水平。
達川由農業大區向農業強區跨越是使命所系,責任所在。廣大干部群眾必須快馬加鞭、埋頭苦干,深度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精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現代農業大發展和農村面貌大改善,開創區域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局面。
作者:四川省達州市委常委、達川區委書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7年05月27日 03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