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網轉載新華社關于最高法發布第14批指導性案例,其中指導案例66號“雷某某訴宋某某離婚糾紛案”,旨在明確一方在離婚訴訟期間或離婚訴訟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可少分或不分財產。該指導性案例從婚姻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原意出發,對婚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離婚時”做出了合理解釋,有利于懲戒侵害夫妻共同財產的非法行為,保護家庭成員的合法財產權益。(新浪網刊載,2016年10月5日)
這個世界上有結婚也有離婚。結婚是喜慶的,離婚在許多時候充滿了沖突和矛盾,不僅造成了家庭的破裂,也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而在離婚中因缺乏法律規制,有時人們突破道德的自律,做出違背道德規范的行為,傷害他人利益,給周邊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曾經由于離婚時法治被他人鉆了空子,造成一些人借用結婚的幌子,實行離婚分割財產的獲益,敗壞了社會風氣。離婚的法律規制成為了社會的呼聲。
近期最高法院出臺的此項離婚指導案例,有利于構建清新和諧的離婚秩序,打擊不道德的惡意傷害他人利益的行為。例如近幾個月在網上沸沸揚揚的王寶強與馬蓉離婚事件,在全國造成了廣泛影響。許多的社會輿論反映出人們對馬蓉轉移王寶強財產的譴責。既然王寶強將離婚訴至法院,那么,法院判決的意義將遠遠超越判決本身,它必將影響到中國民眾對婚姻法治的認識,產生對家庭倫理道德秩序的評判。至于演藝明星王寶強和馬蓉之間的糾葛是否如網上所反映尚未可知,一切均應以法律和事實為準。
用法治的力量維護文明的離婚秩序,是對健康的社會風氣的引領和保護,是對付破壞社會道德價值行為的有力武器。但這一法治文明成果不能僅停留在法治層面,我們的法治和其他相關公共部門,應當加強宣傳,讓社會大眾廣泛知曉,同時執法必嚴,用具體生動的案例警示和教育人們,消除法盲,讓有此企圖者打消僥幸心理,在法治的框架下有序其行為。
婚姻關系是社會的重要關系,婚姻秩序也是社會中重要的一種秩序形態。無論結婚、離婚,都都收到法律的保護,當然,同時也受到法律的規制。由于離婚的破裂性和沖突性,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成員的利益,一直以來,法律都與之緊密相連。最高法院的案例指導是有著重大價值意義的,我們每個人都應當了解學習,增長法律知識,自覺文明行為。它警示者婚姻關系破裂的雙方:如果企圖侵害他人利益,自己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通口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