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秘書長姚海同,于2016年夏天,同20幾位人大代表一起,一同參加了以“精準扶貧”調研工作。他們這次去了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習近平總書記曾經來調研過的地方,在這里可以說深受啟發。(2017年3月13日人民網)
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脫貧攻堅從“撒面粉”變成了“拔蘿卜”,這是扶貧工作成效上的不斷提升。從貧困地區、貧困戶的現狀中不難看到脫貧攻堅給他們帶去的“新變化”,讓幸福成了可以觸摸的夢想。
但是,脫貧攻堅不能光喊口號,沒有行動,也不能扶貧干部一味地在前面“拉”,但是貧困群眾就是不“走”,這樣的扶貧成效于“喊口號”沒有多大差別,畢竟少了群眾的參與,扶貧工作缺乏前進的力量,缺乏斗志,自然難以邁步。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而精準的范疇很多,不僅僅在于對基層情況的摸底,更在于政策的制定,而最后的“施行”是最重要的,只有“真抓實干”才是硬道理,也才能讓精準扶貧從手上變成現實。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的天下。依靠群眾才能在“困苦”中崛起,走向勝利。要打贏脫貧攻堅戰,自然也不能忽略群眾這個關鍵。精準扶貧一方面需要靠扶貧干部的精準摸底、需要扶貧政策的精準制定,另一方面要靠群眾力量的積極參與,才能凝聚干群合力,突出貧困的重圍。
“精準扶貧”關鍵是發揮群眾力量,要發揮出群眾力量就要在扶志和扶智上傾斜,要從“等靠要”的要我脫貧走向我要脫貧思想才能化被動脫貧為主動脫貧,書寫精準扶貧的成功篇章。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東林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