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基礎,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三五期間黨和政府帶領全國人民要完成的重大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舉措,指出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推進農業現代化首先要增強農產品安全保障能力,尤其是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古往今來,糧食安全都是治國安邦的首要之務。保障糧食安全就得嚴守耕地紅線,有效利用現有土地,在穩定種植面積的前提下要產量,要質量。以市場需求和國家戰略為導向,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避免產出過剩。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為農民增收廣開渠道。同時,不能為了高速發展而竭澤而漁,要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發展的綠色之路要看著舒心,吃著放心。
其次,推進農業現代化就要創新農業經營組織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我國廣大農村,土地和人口分布復雜,農業發展多樣,需要有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道路來引導我國的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基本符合我國國情和農業發展現狀。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構成了我國農業適度經營主體,所以是國家重點支持的對象。同時,國家還鼓勵社會和工商資本進入農村,投資現代農業,更是希望相關企業和組織為農業提供經營性服務,把農村的基礎設施搞上去,把農產品賣出去,把農民收入提上去。
第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科技的支撐和促進。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現代農業的發展走到今天已經不能靠拼資源、拼環境、拼消耗,而是需要用最小的投入做出最大的產出。尤其是在我國地少人多的國情下,傳統方式的單位土地產出肯定不能滿足我國十幾億人的需要。一粒種子也許改變不了一個世界,卻能為作物豐收插上翅膀。我國農業的現代化對于科技的渴求尤其強烈。所以要強化農業科技的支撐作用,要注重先進科研成果的創新、引進和應用。當然,更要把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到基層的千家萬戶。
第四,在互聯網時代,現代農業和信息化密不可分。加強農業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智慧農業(000816),是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有效手段。農村是個大市場,農業是個大領域,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符合當今時代潮流,也符合市場導向。目前,涉農電商發展不僅為農村帶去便宜實惠的生活用品,也能帶去農資和技術,更能將農產品從農村帶到我們能想到的任何地方。農業物聯網的建設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信息互聯支持,將有效的資源科學合理的應用在農業生產管理、經營管理、市場流通、資源環境等諸多方面,是現代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要階段。
此外,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政策和金融支持。在“補短板”的大政方針下,農村農業的是我國最需要補齊的短板。我國對于農村農業的投入可以說是年年在增長,而在“十三五”期間,這種投入的增長還將持續。對于棉花、大豆、玉米、小麥、稻谷這些重點大宗農產品,國家更是格外重視,雖然在收儲和補貼方面有了一些變動,但對于農民的利益不會損害。同時,在金融惠農方面更是加大了力度,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推進農業現代化,補齊了農村農業這塊短板,我們的全面小康社會才沒有了攔路虎,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才能穩步前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國際商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