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家層面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促進經濟發展動力轉換、激發經濟主體發展活力、釋放內需潛力。以資源開發而興起的資源型縣域,在新的環境下面臨新的挑戰和問題。對于資源型縣域來說,實現縣域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縣域經濟的轉型發展將成為未來的工作重點。
資源型縣域發展面臨新挑戰
資源型縣域發展以資源型產業為依托,面臨創新乏力、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等挑戰。具體來說,資源型縣域在創新領域并不具備優勢,難以形成持續發展的新動力。資源型縣域追求資源開發規?;拈_發模式,雖然可以取得明顯的短期效應,但是會造成資源型企業缺乏技術創新動力,并抑制縣域非資源型產業的技術進步、管理創新,難以形成創新環境和創新體系。資源型產業對技術需求相對較弱的特點,也使得技術創新動力不足、技術創新進度緩慢。而資源型產業對從業人員技術要求不高的特點,也造成資源型縣域的人才競爭力較為薄弱,并存在人才資源結構性短缺的問題。
資源型縣域轉型之路
在新形勢下,資源型縣域應在創新、產業改造等方面著力,通過綜合的轉型發展路徑,實現華麗的轉身。
首先,資源型縣域推進產業轉型應堅持創新驅動,做好體制機制、科技研發等方面的創新支持。要積極構建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和能力,以企業作為創新體系建設的突破口。應當制定相關的政策,加快搭建中小企業與研發機構之間橋梁,積極推進中介服務的網絡化,提高創新要素與運行主體的效益和競爭水平。在推進轉型工作中,要創新投融資機制,營造寬松的投融資環境。
其次,要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城市結構調整。在推進清潔生產和低碳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裝備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同時,加快形成生態產業集群的基礎,實現產業鏈的綠色延伸。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帶動縣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
第三,要推進產業結構柔性改造。通過進行柔性改造,提升加工制造的靈活性、生產組織的可變性和協調性,打破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的“路徑鎖定”。
最后,要促進城市功能由生產型向服務型轉變。資源型縣域在轉型中,應積極完善城市自身的服務功能,加快培育第三產業,發揮城市的信息聚集、教育培訓和生活服務功能。同時,要重視發展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為縣域企業做好配套服務和支撐。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賽迪顧問)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