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聚焦農田非糧化、非農化

[ 作者:周曉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08 錄入:王惠敏 ]

從基層調查情況看,我省耕地流轉主體增多、耕地用途出現“非糧化”趨勢,特別是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后的 “非糧化”、“非農化”現象增多。在日前召開的省“兩會”上,參會委員們認為,“非糧化”雖然是農業種植比較效益的正常反應,但從長遠來看可能危及我國的糧食安全,因此耕地流轉的“非糧化”問題不能不引起重視。

經濟效益差異是客觀成因

農村土地流轉中的“非糧化”現象越演越烈,主要是因為糧食作物生產是農業生產比較經濟效益最低的產品。 “土地用來種糧還是用于培育花卉園林、養殖或者種植經果林、中藥材等經濟作物上,會有不同的收益差異。而且,我國糧食的價格同世界糧價相比明顯偏低。 ”周可金委員指出,種植糧食,刨去勞動力、化肥、種子、農藥和機械等成本后所得不多,如果遇到不良氣候條件和自然災害還會出現嚴重虧損,若改為種植經濟作物或養殖用地,經濟效益就會明顯增加。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潤最大化是市場經濟主體的最原始動力,因此,土地流轉中時時存在著“非糧化”的風險,這是由種糧弱勢性所決定的,是客觀現實的。

經營流轉土地“門檻”高

當前,由行政主導的流轉模式,將出租方的農戶組織起來,增強了承包經營權出租方的談判地位,客觀上保障了農民的權益,但同時也提高了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門檻。民盟安徽省委認為,同樣的土地,在農戶間自發流轉,主要是解決農戶外出打工勞力缺乏的矛盾,一般仍沿襲以種糧為主的傳統種植方式,所以流轉價格很低,多數是無償的。但通過上述方式的流轉,一畝租金在500元以上,承租方還要承擔農田建設及中介費、上交鄉村利潤等費用,而糧食生產是效益比較低的行業,因此種糧食肯定要虧本。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土地資源要素的流動呈現出向高效行業轉移集中的趨勢,土地流轉過分市場化,必然會帶來“非糧化”傾向。客觀地說,發展高效農業,農民得實惠、企業得效益、政府有政績,是一種合作共贏的局面,但從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來看值得警惕。

政策取向刺激“非糧化”

蔡荷芳委員指出,近年來,不少地方政府先后出臺了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政策,導致高效農業與糧爭地,造成糧食生產的實有耕地面積減少。 “這些舉措雖然在短期內提高了經營者的收益,促進了經濟發展,但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蔡荷芳委員說,如一些地方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名義,將整村整組農戶承包地集中對外招商經營,長時間、大面積租賃和經營農戶承包地,開展餐飲住宿、旅游休閑、娛樂健身等項目,除少數建筑物占地辦理農轉用手續外,其余大多數系違法占用甚至非法批準占用,加劇了土地“非糧化”、“非農化”。

認識出現偏差不容忽視九三學社安徽省委認為,農業的基礎地位是為國民提供數量和質量充足、有保障的食物,與國防、教育、醫療等具有同等的國家安全保障作用,是國家最基本的“民生產業”,一旦過分宣揚“生財有道”、“致富經”的農業經濟回報,農業發展的方向必然出現問題。目前,農用耕地的基礎保障意義被“行政化扭曲”。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完成土地流轉指標而行政化推行流轉,一些地方甚至早早地將土地集中,并通過財政資金支持將溝渠路配套,坐等“筑巢引鳳”。在此背景下,進入農業領域的工商資本持有者成為“主動者”,政府無法對其進入農業領域的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監管,即便是在土地用途被改變之后,政府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干預手段。

重新審視“大糧食”內涵

“對當前農村耕地和基本農田存在不同程度的‘非糧化’、‘非農化’的現象,一方面要引起重視,但另一方面也要拓寬視野,納入大農業范疇加以甄別。 ”王永定委員說,耕地和基本農田不等于只能生產糧食,從事農業生產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配套工程建設。 “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現代農業,不僅需要轉變生產方式,還要轉變生產理念。只要是針對社會實際需要進行的農業生產活動,都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不能機械地理解傳統名詞。 ”

民盟安徽省委也認為,新形勢下“糧食”概念應是廣義的,它除了過去狹義的內涵,還應擴展到肉、蛋、奶及水產品,甚至水果、蔬菜、堅果等一切可以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營養的人們喜愛的所有可食品,即可稱之為“大糧食”。在此背景下,要全面分析用傳統糧食作為飼料原料轉換成肉蛋奶及水產品的生產效率,因為我國口糧安全已有保障,缺乏的是飼料糧。片面追求“糧食安全”,用生產超出“口糧”的狹義“糧食”,如小麥、玉米配制牛羊等草食畜禽飼料以換取肉、蛋、奶,而忽略更加高效的牧草、飼用作物以及糧食作物秸稈中可被牛羊利用的巨量營養,在當前倡導走循環種養結合的生態農業背景下,其弊端已凸顯。合理數量的耕地暨基本農田“非糧化”是保障“大糧食”安全的必由之路,“非糧化”離不開種養結構調整與優化。

堅守耕地紅線和安全底線

馬傳喜委員認為,對于出現的“非糧化”趨勢,應對的策略應是引導糧食生產規?;洜I,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和產業競爭力,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基礎上積極發展高效農業,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對于出現的“非農化”傾向,應嚴格執法,杜絕違法占地,堅持“占一補一、占優補優”的土地政策。

李庭奇委員也認為,要在已有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的基礎上,按照布局基本穩定、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的要求,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在永久基本農田內確定我省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種植比例,科學確定上下浮動區間,最大限度劃定基本糧田紅線,確保種糧面積基本穩定。

此外,委員們還建議,要進一步健全耕地流轉用途監管機制,完善耕地保護執法監察機制,尤其是探索建立基本農田保護經濟補償制度,如借鑒發達地區的做法,在全省范圍內建立和實施基本農田保護經濟補償制度,加大糧食生產扶持力度,有效提高農業生產的比較經濟效益,制止農村土地“非農化”苗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江淮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 在线欧美天码中文字幕 |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 亚洲欧美天堂在线 | 精品国产高清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