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特色小鎮怎么“特”?住建部發文 遵循三大原則 實現綠色發展
特色小鎮,已從浙江走向中國。這個過程中,會否出現千鎮一面的問題?
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下發了《關于保持和彰顯特色小鎮特色若干問題的通知》,指出“目前,特色小鎮培育尚處于起步階段,部分地方存在不注重特色的問題。各地要堅持按照綠色發展的要求,有序推進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發展”。
《通知》對特色小鎮培育建設過程中,如何彰顯和保持特色提出三大原則:一是要尊重小鎮現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區;二是要保持小鎮宜居尺度、不盲目蓋高樓;三是要傳承小鎮傳統文化、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
不可“推倒重來”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特色小鎮建設中,也不能遺忘這一點。《通知》指出,小鎮規劃要與地形地貌有機結合,融入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彰顯優美的山水格局和高低錯落的天際線。嚴禁挖山填湖、破壞水系、破壞生態環境。
尊重小鎮現有路網、空間格局和生產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下細致功夫解決老街區功能不完善、環境臟亂差等風貌特色缺乏問題。嚴禁盲目拉直道路,嚴禁對老街區進行大拆大建或簡單粗暴地推倒重建,避免采取將現有居民整體遷出的開發模式。
統籌小鎮建筑布局、協調景觀風貌、體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新建區域應延續老街區的肌理和文脈特征,形成有機的整體。新建建筑的風格、色彩、材質等應傳承傳統風貌,雕塑、小品等構筑物應體現優秀傳統文化。嚴禁建設“大、洋、怪”的建筑。
不可“簡單粗暴”
特色小鎮怎么建,《通知》也提出建議,如建設小尺度開放式街坊住區,營造宜人街巷空間,建筑高度和體量適宜。
應以開放式街坊住區為主,尺度宜為100—150米,延續小鎮居民原有的鄰里關系,避免照搬城市居住小區模式。
保持和修復傳統街區的街巷空間,新建生活型道路的高寬比宜為1:1至2:1,綠地以建設貼近生活、貼近工作的街頭綠地為主,充分營造小鎮居民易于交往的空間。嚴禁建設不便民、造價高、圖形象的寬馬路、大廣場、大公園。
新建住宅應為低層、多層,建筑高度一般不宜超過20米,單體建筑面寬不宜超過40米,避免建設與整體環境不協調的高層或大體量建筑。
不可“貪大求洋”
《通知》也一再明確,要傳承小鎮傳統文化、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
一要做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小鎮傳統格局、歷史風貌,保護不可移動文物,及時修繕歷史建筑。不要拆除老房子、砍伐老樹以及破壞具有歷史印記的地物。
二要做到活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挖掘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建設一批生產、傳承和展示場所,培養一批文化傳承人和工匠,避免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低俗化、過度商業化。
三要在建設中體現文化與內涵。保護與傳承本地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獨特文化標識和小鎮精神,增加文化自信,避免盲目崇洋媚外,嚴禁亂起洋名。
據了解,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認定工作正在開展,《通知》的相關要求也將在認定中得到體現。
浙江經驗:特色小鎮,特在骨子里
浙江,是特色小鎮的發源地。在這里,每個特色小鎮形態各異,業態豐富,活力迸發,宜居、宜游、宜業。
一場世界互聯網大會,讓人看到桐鄉烏鎮蘊含的強大能量。這個農業人口近90%的小鎮,正變身為互聯網小鎮,兩年間匯聚20多家互聯網企業,成為創業興業的天堂。
杭城之西的夢想小鎮,只有3平方公里大小,卻在短時間內匯聚起440多個互聯網創業項目、4000多名創客、90家金融機構、320億元資本、13億元創業項目融資額。
古樸韻味的龍泉青瓷小鎮,把目光瞄準國家5A級旅游景區。年旅游人次30萬、青瓷工業產值10億元、帶動三產20億元,讓青瓷改變龍泉人的生活,是它的夢想。
在浙江,特色小鎮以產業為依托,既非鎮亦非區,沒有地域的邊界。它們“特而強、聚而合、小而美、活而新”,聚集的不僅是進鎮逐夢的“鄉下人”,更有創業創新的“城里客”,體現的是五大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資本、智力、公共服務等要素,迅速向小鎮流動聚合,使之成為城鄉融合的新平臺。
更讓人驚艷的是,每個特色小鎮,都有鮮明的自我印象,如烏鎮既有江南水鄉的韻味,又澎湃著互聯網和智慧經濟的氣息;夢想小鎮,在一片綠意盎然之中崛起,現代、年輕、潮流,是個滿是活力的地方;青瓷小鎮,當你步入其間時,就仿佛跨越時空,與歷史、瓷器對話,古樸的韻味令人流連忘返。
如何建設特色小鎮,避免千鎮一面,“浙江經驗”或是最好參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浙江在線2017年07月1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