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當下,2017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為扎實做好考核工作,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成員夏更生表示,對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對搞形式主義、干擾考核造成嚴重后果的,實行一票否決并依紀依規追究責任。筆者以為,實現真脫貧,關鍵要做到“四實”。
一是政策舉措要實。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只有堅持有的放矢,才能制定科學的政策,并確保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根據中央“五個一批”工程的要求,各地結合實際,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地推進產業脫貧和就業脫貧、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脫貧、生態保護脫貧、社會保障兜底脫貧等工程,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新路徑。這些舉措對癥下藥,切中肯綮,是脫貧攻堅思路、方法、機制和體制的創新,各地必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抓好各項政策舉措的落實,走出扶貧開發科學發展的新路子,全力推進貧困地區跨越式發展。
二是項目推進要實。扶貧工作要堅持工程化、項目化,把項目推進作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但在一些地方,動輒就用產業化思維,把扶貧項目搞成轟轟烈烈的產業化,由于缺乏市場經驗,產銷不對路,產業運營不暢,“扶貧產業”變成了“傷民產業”。脫貧攻堅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具有艱巨性、長期性、復雜性特點,講求長期作戰、穩扎穩打、久久為功、步步為營,忌諱的正是一個“急”字——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一鋤頭挖出金娃娃。在項目推進方面,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尊重地方實際,尊重群眾意愿,選準主攻方向,扎實有效推進,決不能貪大求全,盲目冒進。
三是資金投入要實。由于扶貧工作的對象量多面廣、水平層次低,各部門都紛紛圍繞扶貧工作,出臺各項政策,下達各類資金,這雖然有助于調動各單位的積極性,但卻大幅增加了資金管理成本,同時,下達政策和資金的單位過多、項目過散,就容易出現重復、缺漏和低效的情況,扶貧就做不到精準扎實。對此,國家已經出臺了《關于支持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各地各部門要抓住政策機遇,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把扶貧資金捆綁集中使用,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讓每一分扶貧資金都能發揮最大效用。
四是幫扶工作要實。“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和派駐扶貧工作隊,是中央、國務院為精準扶貧作出的一項制度設計。各級扶貧干部要帶著感情和責任,切實把脫貧攻堅擺在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的地位,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急迫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反復深入聯點戶開展訪貧問苦,走訪調查,了解貧困根源,根據貧困村、貧困戶地理環境條件、家庭情況,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措施,講解各級扶貧政策,扎扎實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使脫貧工作取得實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湘潭在線 2018-01-16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