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吳巧玲:傳遞農村基層的聲音

[ 作者:吳巧玲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1-21 錄入:王惠敏 ]

關于農村的三個問題

——來自基層的發現和報告

筆者的童年及少年的大部分時光都在湘西北的一個山村度過,因而有很深的故土情節。雖然近二十多年在省會長沙工作,但經常會利用節假日回到老家,與鄉親們一起生活一起勞動,這已經成為我生活的常態,可以說長期與農民零距離接觸,與三農無縫對接。由此耳聞目睹了農村一路走來的經濟變革及人心變化,比較了解農村目前最現實的問題所在。以下是筆者最深的三點真實感受:

一、農村現在最缺失的是什么?

農村現在最缺失的是志氣、信仰,最需要的是政治思想工。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鼓勵群眾用自己的勤勞脫貧致富。事業的成敗取決于人品的優劣,筆者認為鄉村振興首先需要精神振興。改革開放搞活經濟讓大部分農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但也造成部分農民思想意識出現偏差,一切向錢看,理想、信仰、志氣缺失。在一些農村,一些農民“等、靠、要”思想嚴重,存在干部作用發揮有余,群眾作用發揮不足,干部著急,群眾不急的情況。客觀地講,這種思想的出現,有扶貧工作方式欠妥的原因。一些地方將精準扶貧簡單理解為“給錢脫貧”,大包大攬,給貧困戶按時送錢。這么做,不可能從根本上激發貧困群眾勤勞致富的積極性,只會讓貧困群眾滋生依賴心理,以爭當貧困戶為榮,為爭當貧困戶可以不擇手段,斤斤計較,鄰里反目,民風不古。懷化有一個村支書告訴我,并村時有一個小村總戶數198戶,卻評報貧困戶134戶,有的是與村干部有親情,有的是村干部怕得罪人評上的,存在嚴重識別誤差。評報的結果激發了貧困戶和非貧困戶之間的矛盾,未評上的少數貧困戶就上訪、鬧事,將這一切歸罪于黨和政府的不公,從而對扶貧隊員也非常敵視。并村后的村支兩委重新對這個小村進行了評報。目前,針對農村扶貧帶來的諸多精神層面的新問題新動向,我們政府或有關部門是否應該拿出專門的資金,來進行精神領域的扶貧研究和對癥下藥?對由“四種考驗”帶來的信仰和公心缺失,對一切只唯錢的思想進行排毒、洗腦,拯救心靈,振興精神,以化解“四種危險”,這也應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二、農民現在負擔最重的是什么?

農民現在負擔最重的是各種名目的“賑酒”送“人情”。十八大以來,借婚喪嫁娶收人情錢的風氣在黨政機關已基本剎住了,但在很多農村還是盛行。巧立名目變相賑酒,借此斂財成為農村農民的常態,可以說是人人都頭痛,人人又不得為之。我鄉下的鄰居近年來總是向我訴苦,說一天最多走過七八戶人家,全家老小齊出動,分頭送人情錢。每家最少平均兩百元錢,一年下來光送“人情”都要三萬元左右,而一般普通的農民家庭收入,包括在外面打工的才四、五萬,只要過個兩年,自己家里不想辦法賑酒收回來一些“人情”,就有些捉襟見肘,家底薄的就將掏空;若賑酒,辦酒席錢又要吃掉一、兩萬。真是不堪重負,惡性循環。“人情”成為沉重負擔,干部對此也怨聲載道,苦不堪言。很多在城里工作的干部職工來自農村,一些農村的親朋好友賑酒,礙于情面,不得不去。于是延伸到有工作單位的干部職工變相賑酒,搞地下行動。挖空心思,暗地接人送禮,被接的人打個紅包,也不吃飯,紀委來查也沒有證據。人情往來,本無可厚非,但借賑酒斂財已將千年傳統演變成當前社會垢病,形成了一種“怪圈”。急需各級黨委、紀委高度重視,切實破題。最好不管地下行為還是地上行為,不管是農村還是政府機關,都要堅決剎住以斂財為目的的賑酒之風。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筆者試想,可否由省委牽頭制定相關指導意見,層層傳導,縣委具體指導鄉鎮、村組將整治“賑酒”作為村民自治的重要事項,討論制定具體整治“賑酒”陋習的村規民約,當成一項精神文明的工程來抓。

三、農村基層干部負擔最重的是什么?

農村基層干部負擔最重的是接待“迎檢”。2018年的元旦節前我回到鄉下老家,休了幾天年假。接觸了部分鄉鎮干部、村干部,由于相互都很了解熟悉,他們都對我說真話。我問起他們目前感到工作壓力最大的是什么?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迎檢,就是迎接各種考核檢查。我再問具體壓力在哪里?他們又異口同聲地說:發煙。各種考核檢查是填不完的表,發不完的煙。當然,有的考核對促進工作還是很有必要,但也不排除一些檢查考核是走過場,蜻蜓點水,形式主義,但卻占據基層干部大量的工作精力。據了解,這種接待各種考核組除了招待吃飯,還每人發一包煙的風氣以常德、張家界為盛,其他地區不得而知。村支書們說飯菜都要不了多少錢,最頭痛的是每人一包煙,檔次還不能低。接待縣委縣政府領導不發煙一般還沒有人“給臉色”,也不會由此“卡脖子”,最難應付的是縣里各個單位和部門的中層及普通干部。有的考核組如果安排在農民家吃飯就不高興,就餐必須請進當地飯館,還得一人一包煙,不然就顯得不熱情,很可能影響考核結果。有個村支書說他們村2017年迎接各種考核組60多次,最多的一天就接待了三個組。這個村偏遠落后,多年來爭取政府的項目資金很少,但考核組來了,知道別的村都發了煙,他們不發,又怕得罪,越不發就越沒有項目支持。發多了實在不堪重負,又不能做賬。各村為了檢查過關,發煙攀比檔次,以示重視和客氣。我問他們發煙的經費從哪里出?怎么記賬?他們很為難地含糊其詞,但也承認不可能自己私人出這么多煙錢,只能另想辦法。我想是什么辦法呢?明明就存在廉潔風險。鎮黨委書記和鎮長也是對各類檢查考核苦不堪言,省、市、縣來的考核組多,特別是縣里各部門最多,都要書記和鎮長出面匯報,很難將精力放在謀劃全鎮的經濟發展上。稍有怠慢,首先就批評你不重視,以后的工作就難得到支持。此種風氣難道就難以剎住?我想,如果各級黨委、政府正式發文,要求規范、精簡各類考核檢查,且要求所有的村支書一律不能給考核組發煙,發現一個免職一個,殺一儆百,這樣不是可以一舉兩得嗎?既解脫了村干部又警示了政府干部作風。

以上三個農村突出難題關鍵在于如何破題,如何破題的關鍵又在于重視、較真、手段。黨的十八大以前,國家也一直禁止公車私用,但為什么十八大以后才剎住此風?關鍵在于動真碰硬。筆者清楚地記得,2014年的五一長假,各高速公路收費路口攝下了公車車牌,節后公布信息,各單位公車都要到省紀委說明用途。將公車私用列入明察暗訪的主要內容,自此有效叫停公車私用 ;2016年以來,湖南省紀委從上而下狠抓了“雁過拔毛”的專項督查,基層受益,群眾擁護;還有新中國建立之初,舊中國黃賭毒的陋習為什么可以一夜之間銷聲匿跡?今后我們是否也能對各類考核活動中“發煙”現象進行破題?此事雖小,但彰顯我黨廉潔形象,真正可減輕農村基層負擔。目前的農村急需倡導文明新風,移風易俗,這些都值得我們各級黨委、政府思考和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搞清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以上來自農村基層的發現和報告,難免會存在一葉障目或掛一漏萬,但筆者確實是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確實是位卑未敢忘憂國,常懷樸素的群眾感情和人民立場,關注關心“三農”存在的真實狀況。不能忘了自己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新時代黨的干部應努力讓自己成為發光體,走到哪里,都能照亮別人,一言一行都要成為群眾心目中共產黨員的形象代言。 

寫于2018年1月9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華聲在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一产区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蜜桃播放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