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董尚榮:建設美麗鄉村的時代內涵與路徑把握

[ 作者:董尚榮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8-27 錄入:王惠敏 ]

在《辭源》一書中,鄉村被解釋為主要從事農業、人口分布較城鎮分散的地方。中華文明源自農耕,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鄉村更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階層流轉、文化更替的源頭。在傳統鄉村社會中,以農業為基礎構成的社會資源城鄉平衡流動結構,支撐著國家的生息繁衍。

在我國,鄉村作為人們共有的文化根脈和精神家園,鄉村美、家鄉美,是世世代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美好愿境與期許。中國的古先賢早就對美麗鄉村做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注腳。孔子主張人類要學會認識自然、適應自然、順應自然,給世人留下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智慧啟迪和“空谷幽蘭”的美好意境。田園詩派創始人陶淵明,曾闡發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絕唱。王安石的“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這一膾炙人口的詩句,宛如一幅天然的彩色畫屏,讓我們回歸到近千年前美不勝收的鄉村田園風光。

時光荏苒,物換星移。當下,我們的國家進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建設好美麗鄉村。201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次提出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大更是推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振興鄉村戰略與建設美麗鄉村提出的新理念、新論斷、新舉措,筆者認為: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村落風貌環境優美為目標,以文化傳承、精神文明為靈魂,以產業支撐、農民增收、組織建設為保障,走生態優先、規劃引領、綜合治理、可持續發展之路,建設業興、家富、人和、村美、宜居的美麗鄉村。并把握好以下基本路徑和實施對策。

建設美麗鄉村美在“生態”,必須堅持把生態優先、規劃引領貫穿始終,防止照搬照套,搞千村一面。建設美麗鄉村,第一印象是美在風貌,生態環境的維護是必須堅持的底線。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首先,必須最大限度地保護好村落原湯原水、原汁原味的原生態,進一步打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通道。第二,注重彰顯個性。“美麗鄉村”首先得像鄉村,不能建的像城市,千萬不能把城市規劃理念照搬到農村。要按照“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要求,打造山清水秀,環境宜居、宜業的秀美鄉村,讓一個個村鎮既有綠水青山的“顏值”,又有“金山銀山”的“價值”,還要村民有較高的“素質”和健康的“體質”。第三,注重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建設美麗鄉村沒有統一的規劃圖和時間表。要注重保護傳統古村落的文化痕跡,讓鄉村文脈資源展現其獨特魅力,真正把美麗寫在廣柔的原野大地上。堅決摒棄大拆大建搞一陣風。鐘祥市彭墩村依托山水田園、民居風情,打造具有田園特色的風景區。走進彭墩,映入眼簾的是筆直平坦的道路,道路兩邊是規整的農田,與遠處白墻黛瓦的小鎮遙相呼應,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畫。

建設美麗鄉村美在“產業”,必須堅持產業支撐,防止形成新的人去樓空的空殼村。村里不富,引不來人;村民不富,留不住人。建設美麗鄉村,群眾富裕是內在要求。要以田園綜合體建設為載體,創新農業+文旅+社區的綜合發展模式,著力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利用農村森林景觀、田園風光、山水資源和鄉村文化,發展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業,加快形成以重點景區為龍頭、骨干景點為支撐、休閑旅游業為基礎的鄉村旅游業發展格局,打通城市資源流向農村、城市輻射農村的通道。要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快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憑借著優美的環境打造草原生態旅游產業,還建起了茶園、果園,一年365天都能賞花,天南海北的游客紛至沓來,有近百戶人家辦起了農家樂。農民不用東西南北走,致富就在家門口。

建設美麗鄉村美在“創新”,必須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強大動力和根本舉措,防止穿新鞋走老路。首先,要堅持把推進農村改革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強大動力,進一步釋放農村的發展活力、改革紅利。二是著力推進創新發展,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防止簡單用工業化的思路抓美麗鄉村建設。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把好維護農民權益的“關口”。三是堅持人才引進支撐。建設美麗鄉村也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罷,最關鍵的是要振興人才隊伍,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有人去發展、去振興。如何吸引走出去的農村青年“回流”,讓飛出去的“鳳凰”飛回來,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希望所在。湖北省嘉魚縣官橋八組,鍥而不舍地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集中資源發展高科技產業,建成中國博士后田野高科技工業園,制造的尖端產品用于“神舟”飛天,生產的橋用纜索出口世界各地,還投資12億元創辦武漢東湖學院。

建設美麗鄉村美在“實力”,必須堅持政策引領與自身造血相結合,防止一味等、靠、要而錯失發展良機。一是精準對接國家財政政策。國家和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通過建立健全財政投入保障、農業信貸擔保、以獎代補、國家融資擔保等項目,擬定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質量興農、農業科技創新支撐、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壯大蔬菜、小龍蝦、淡水魚、茶葉、柑橘、食用菌、中藥材、木本油料、竹、鴨“十大特色產業鏈”,以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鄉村文化繁榮興盛等重大工程,必須瞄準政策,打造平臺,用足用好。二是撬動金融投入。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要依托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對鄉村振興支持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發行上市、新三板掛牌和融資、并購重組,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三是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激活承包地、宅基地和經營性建設用地,把土地增值收益這塊“蛋糕”直接用于鄉村建設。四是鼓勵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投工投勞。推廣一事一議、以獎代補等方式,讓農民更多參與建設管護。

建設美麗鄉村美在“載體”,必須堅持綜合治理,防止硬軟件失衡。做到既重硬件,又重軟件;既重生態,又重人文。要高度重視精神文明與道德素質的建設。建設美麗鄉村,要有人在一望無垠的田野上以先進的科技設備,耕耘現代化農業;以堅忍的赤忱,去延續鄉土文化的根脈;以激濁揚清的勇氣,涵養新風、引領新時尚,促進共建共治共享。要鍥而不舍地推進鄉村綜合治理大行動,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為抓手,著力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以實施鄉村社會治理三年行動為抓手,促進鄉村充滿活力和諧有序;以實施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為抓手,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確保路網、光網、電網、氣網、水網“五網”到村入戶到田邊地頭。湖北省鐘祥市下大氣力推動廁所革命、垃圾分類轉運、生活污水處理和精準滅荒,建立“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五級垃圾處理聯動體系,為美麗鄉村建設做出了引領和示范。

建設美麗鄉村美在“和諧”,必須堅持依靠群眾,防止背離群眾脫離實際。鄉親是鄉村的主人,群眾最有發言權。要用群眾利益統領全局,充分發揚民主,集中群眾智慧,帶領人民建設美麗鄉村。不能想象,未能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規劃方案是好方案,得不到群眾支持的建設項目能夠可持續發展,違背群眾意愿的治理行動能取得預期效果。要充分發揮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務協商會等作用,做到建設美麗鄉村的事與村民商量著辦,堅決反對少數人說了算。要發揮政治組織優勢,完善鄉村基本公共服務,健全建強“一核兩委一會”鄉村治理機制。各級干部要善于當好農家庭院的“化妝師”,為建設美麗鄉村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五月天AV女优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 亚洲导航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欧洲aⅴ在线观看 加勒比色老久久综合网高清 | 亚洲国产l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