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區域協調發展的持續深入,會有更多農民工選擇在家鄉打拼。
往年春節過后,農村外出務工的人都忙活著返回大城市,大包小包的行李、長途短途的行程,舟車勞頓,好不辛苦。可是今年,卻有不少農民工選擇留在老家,用他們自己的話講,再也不想背井離鄉。
是什么讓往昔匆匆外出的腳步停了下來?總體來看,大概有事業、待遇、生活“三留人”。
先說事業。大城市產業密,人口多,需求旺盛,掙錢的機會自然多,北上廣深,遍地是金。與之相比,前些年中西部地區的縣城、村鎮工業化程度不高,無論是產業水平還是消費水平都處于較低的層次,造成就業面狹窄,誰也不想留下來受窮,只能選擇走出去。
如今不同。隨著區域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中西部地區縣域內城鎮化、產業化快速發展,服務業漸成規模,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催生了很多消費需求。而不少農民工在大城市打拼過程中,學到了技能,積累了經驗和資金,甚至具備了填補需求空白、發現潛在商機的眼光。家鄉有需求,自己能提供,供需實現對接,事業也有了希望。
再說待遇。大城市的工資水平或許更高,但衣食住行,價格不菲,進餉不少,支出更多,剩下的“純收入”有限。在家鄉就業,收入的絕對數一時還無法與大城市看齊,但生活成本打個對折都不為過。
最后說生活。在不少農民工眼里,事業再大,掙錢再多,如果無法回饋家庭,也會產生莫大的失落感。成長中的子女、衰老中的父母,都需要照顧,外出奔波,時空阻隔,便會滋生很多問題。不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管理,不光學習上“撂了荒”,心情上也“長了草”;很多老人沒有子女的照料和慰藉,家里和心里都“空了巢”。畢竟,對老人最好的孝順是陪伴,對孩子最好的疼愛也是陪伴,為了陪伴,留在家園。
除此之外,國家也在鼓勵和扶持中小城市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為老鄉們在家門口就業提供了更為優化的環境。相信隨著地區間發展的平衡性越來越強,會有更多農民工選擇在家鄉打拼,“鳳還巢”現象會越來越普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網2016-02-1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