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剛過,春雷炸響。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各地開展了新一輪的春耕播種。隨著鄉村休閑游的不斷發展,各地紛紛挖掘鄉村特色發展鄉村旅游,吸引自駕游游客前來游玩。一些鄉村開發出了別具特色的農耕播種體驗式的相關活動,以吸引城里人游玩、勞作,尋找樂趣,鄉村游越來越受人們青睞。
隨著市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住在“鋼筋水泥”的城里人,越來越渴望和向往廣大鄉村的田園風光和風俗人情。返璞歸真,回歸自然,體驗農耕文化,享受自然風光等,這些富含“鄉愁”的元素,引起人們太多的美好回憶,讓人心情澎湃蕩漾。筆者認為,不管是發掘鄉村旅游景點,還是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切莫忽視農村農耕文明和農耕文化的挖掘,讓鄉愁“詩意棲居”。
農耕文化蘊含豐富的文化元素。我國幾千年繁衍傳承下來的農耕文化,是億萬勞動人民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農耕文明,是孕育中華文明的基礎。這些豐富的文化元素是美麗鄉村的靈魂,是讓人們記得住“鄉愁”的必有因子。農耕文明中的民俗文化、民居宅院等文化元素,最讓人久久不能釋懷。為此,要善于把根植于廣大人民群眾心中的傳統文化及其所蘊含的文化精神提取出來,并將其精華融入到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不斷豐富鄉村旅游內涵。
農耕文化積淀深厚的鄉土情結。鄉土是鄉愁最集中的元素,她在人們心中扎根已久,在國人心中積淀深厚。建設“記得住的鄉愁”的新農村,鄉土元素不可缺。當前,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人口不斷邁向城郊,土地日趨減少,加上人類活動空間逐步擴大,農村土地不斷被占用和征用。因此,加大對農村土地和耕地的保護刻不容緩,18億畝耕地“生命線”必須嚴防死守,構建起水土保持長效機制。不能留住了“鄉愁”而有了“飯愁”,“面子”雖好看,“里子”卻不舒適,民聲怨起。
農耕文化豐富美麗鄉村建設。文化是美麗鄉村之魂、之韻。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新農村,很大區別源于文化。美麗鄉村建設不是一味追求復古、還原,應避免“復古風”。農耕文化能為美麗鄉村建設添活力、聚人氣。因為農耕文化底蘊深厚,沿襲幾千年下來的耕作,很多都帶有故事,甚至有一些奧秘能吸引人。因此,美麗鄉村建設要把這些農耕文化挖掘出來、利用起來、保護起來。大力挖掘耕讀文化、民族風情,建設農耕文化展覽館等。有了這些,鄉村就有了靈氣和魅力。
傳承弘揚農耕文化,留住我們生活的“根”,就是在守住“鄉愁”,經營“未來”。讓記得住鄉愁,不再是個回憶,給所有人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就離我們不遠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惠州文明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