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主導的大規模開發式扶貧戰略成效顯著,走出一條廣受世界贊譽的“中國式扶貧”道路,但是就現階段而言,我國的扶貧壓力仍然很重,扶貧仍然是個很嚴峻的問題。
當前,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改變"大水漫灌"的套路,實行精準扶貧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我國扶貧基數大,致貧原因多種多樣,各地主要致貧原因不盡相同,每家每戶產生貧困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只有了解清楚致貧的原因,才能因地適宜的采取政策,實現精準化、針對化、差異化扶貧,做到一戶一策。對于有勞動力的家庭,我們要通過產業扶持的方式為其解決問題,要整合政府和民間資源,為其提供農業科技技術指導,有條件的地方要發揮農村產業合作社的作用,幫助其更好的解決生產的問題。同時,要聯系當地企業,為其解決就業的問題。對于那些重病、殘疾失能的家庭,要發揮殘聯、社保等相關部門的作用,為其辦理低保、贈送相關輪椅、拐杖等器具,為其解決基本的生活問題。對于那些返貧的群眾,要結合其返貧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制定解決策略。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通過實施精準扶貧,我國的扶貧問題得到了很大的程度的解決,但是,還需久久為功,將精準扶貧以一種‘時不我待’的擔當精神一直做下去。另一方面,在部分地方還存在著扶貧僅限于有關部門逢年過節去基層慰問一下貧困戶,對于解決其貧困問題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些地方缺乏相應的扶貧資金和扶貧項目,扶貧資金誰出,用什么錢出長期懸而未決,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其貧困問題;各個相關部門的扶貧資金不能得到有效整合,致使扶貧資金分散,不能有效的發力;扶貧工作主要依靠的政府,全社會沒有更好的關注扶貧,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源的整合不夠。
一是政府相關部門節假日的走訪慰問貧困戶,一般為每戶發放幾百元的慰問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其問題,對走訪遇到的問題,相關部門也只是將責任下放到基層,任由其相應的鄉鎮、村解決,對于扶貧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二是扶貧項目和扶貧資金涉及到很大的財政支出,誰來出、誰來用、如何管理、如何支配,如何對扶貧項目和扶貧資金進行科學合理化的運用和結果考核,仍然是個很嚴峻的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如何對相應的部門和政府進行考核,如何確保扶貧項目和扶貧資金真的到了最需要的人手中,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三是自從精準扶貧成為政府考核的“硬指標”,與政績考核掛鉤,如何避免地方為了更好的完成扶貧任務,而將不貧的置于扶貧名單之上,而真正需要扶貧的卻沒有得到相關的關注和列入扶貧名單之中,因此在地方的考核中,扶貧工作自然能出更好的成績;
四是如何像汶川地震一樣動員全社區的力量關注精準扶貧、動員社區各界力量為精準扶貧出錢出力,這仍然值得我們思考。
因此,只有更好的解決上述問題,才能讓精準扶貧產生其應有的效果。精準扶貧是項系統工作,需要你我全社會共同出力,落實落實再落實。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科學技術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