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石,農村基礎教育是公共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基礎教育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從而影響到我國人口素質的整體提高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改善并提高邊遠農村地區基礎教育,對于解決“三農”問題,打破農村閉塞的狀態,改造傳統農業,把現代文明引入農村,改善農民的生存狀態,緩解城鄉差距,增強農民的幸福感,促進農村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為社會主義和諧穩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從而實現“十三五”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通道縣地處湖南省邊陲的懷化地區最南端,湘、桂、黔三省(區)交界處,屬山地丘陵地區,地形復雜多樣,經濟發展緩慢,文化教育落后。全縣總面積為2239平方公里,人口23.75萬,轄21個鄉鎮,242個行政村。近年來,縣委、政府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經濟運行環境,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項科學決策部署,深化改革開放,努力加快發展,切實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2014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31.18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72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0.68億元,增長2.4%;第三產業增加值13.78億元,增長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871元,增長4.3%。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為21.6:34.2:44.2,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2.1%,比上年下降2個百分點。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5.5%、18.4%和66.1%,分別拉動GDP0.7、0.9、3.3個百分點的增長。其中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上年提高6.5個百分點,工業的貢獻率下降24.1%,服務業對經濟發展貢獻逐漸突出,經濟結構進一步改善,旅游興縣戰略初見成效。
為不斷促進我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升我縣教育水平,破解“三農”問題,全面建設通道小康社會,總結當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成功經驗,查找其中存在的困難,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通道縣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
通道縣地處山區,是一個邊遠貧窮的少數民族侗鄉地區,有侗、漢、苗、瑤等2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88.1%,其中侗族人口占77.9%。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革命老區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試點縣。教育長期處于落后狀態。
近期,我們調研了通道縣轄下的8個村部,調研人數高達207人,其中有效問卷98%以上,男性調研者146人,女性調研者61人。其中未曾接受過教育的占 14.01 %,小學文化層度的占30.9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3.33%,中專文化程度的占6.28%,高中文化層度的占10.14%,大專以上文化的占 5.31%。
綜合調研的相關數據,就教育教學程度和村民受教育程度而言,其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高學歷者在村民總人數中所占比例非常之少。農村地區教育素質低下,廣大農村教育跟不上發展,農村教育存在極大的發展隱患。
近幾年來,國家加大了在教育方面的支持力度,在通道縣:一是全面落實了“二免一補”的政策; 二是縣財政每年繼續按小學每生每年10 元,初中每生每年15 元的標準安排中小學公用經費。三是開展了危房改造工程。近幾年來共投入近2000萬元,改造學校三十余所,改造面積35000平方米以上。四是增添了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為各學校添置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實驗儀器、電腦等硬件設備,結束了鄉鎮以上學校沒有多媒體教室的歷史,進一步改善了學校教育教學條件。五是加大了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全縣農村教師1390人,占全縣教師總人數的67.6%。針對農村中小學區域廣、生源分散、教學點較多的特點,適時調整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并建立農村教師隊伍補充機制,通過公開招考,及時補充學校編制出現的空缺,確保農村中小學教學需求和農村教師隊伍穩定。還建立了中小學教師服務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輪換制度。從2005 年開始,每年按一定比例安排城區學校教師到農村中小學任教,鼓勵城區教師在編制、工資待遇不變的情況下到農村學校服務。六是加快了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步伐,初步構建了普教、職教、成教相溝通,農、科、教相結合的職業教育發展體系。2009年9月,通道縣在懷化市率先出臺實施《通道侗族自治縣農村教職工補貼發放實施辦法》,現在農村教師可以每月領到700元、500元、300元不等的津貼。
改革開放以來,通道的教育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據統計,2014年,全縣共有初中(含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小學96所(包括村小),普通高中1所,職業高中1所,各類幼兒園38所。全縣在校學生及幼兒 人, 其中普通高中生2041人、職業高中生587人、初中生7451人、小學生15120人、在園幼兒8062人。小學適齡兒童凈入學率99.8%,初中階段毛入學率98%,全縣初中畢業生年升學率83%。全縣共有教職工人,其中職業總校70人,中學840人,小學1113人,幼兒園 93人(不包括民辦)。高中學業考試九科合格率96.62%,二本以上高考錄取率37.8%,教學成果再創佳績。
二、通道縣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落后,我縣對教育需求日益上漲的愿望難以實現
經濟的滯后與貧困,必然導致了教育的落后,教育的落后又必然制約經濟的發展;社會生產力的低下,必然導致教育投資和人才出路的困境。通道縣屬“老、少、邊、窮”地區,由于歷史原因和其它原因,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以傳統農牧業為主和粗放式的“資源開發型”發展模式導致了經濟發展緩慢。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教育的需求日益上漲,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愈來愈深入人心。但由于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與內地和全國相比仍然偏低,不少孩子因家庭無力支付書學費而輟學、失學,這必然對促進教育的發展、提高民族地區的人口素質、改善民族地區的整體環境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
(二)教育投入整體水平偏低
由于基礎教育起點低,加上自然環境、經濟文化、歷史等諸多因素的制約,通道教育發展相對緩慢,整體發展水平尤其是辦學條件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學?;A設施建設普遍薄弱,按現有財力,不能滿足建設資金需求,很難滿足少數民族群眾渴求優質教育的迫切要求。合格學校建設、寄宿制建設及城區學校擴容提質建設、特別是低齡寄宿制學校的硬件建設和相關配套設施的配置建設任務尤為艱巨。
盡管國家各級財政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但從目前我縣農村教育現狀來看:一是校舍缺乏。在危舊校舍改造,尤其是學生宿舍的改擴建方面,不能滿足教學需求,矛盾尤為突出。由于教學點遠離村寨,大量的留守兒童留守少年只得往返兩三公里甚至十余華里上學而不能住校,這既不便于學校管理,也不安全,同時也增加了農村家長的經濟負擔。二是功能教室缺乏。學校普遍缺乏音樂美術教室、衛生室、器械實驗室、圖書館等功能性教室。三是宿舍使用緊張。多數學校老師住教室樓梯間或小柴棚,學生宿舍有時6人或12人以上一間寢室。四是教學設施不全。學校均存在體育器材老化的問題,有些學校甚至因為操場地面不平,而不舍得拿出配備的體育器材給學生上體育課;幾乎所有小學都存在音樂美術設備缺乏的問題,日常上課基本不使用;圖書數量也嚴重不足;學校的計算機設備普遍老化嚴重等等。
教育教學水平達不到標準要求,是農村地區的教育遠落后于城鎮地區的一個重要體現。無論是在教師資源還是硬件設施方面,農村基礎教育均遠落后于城市學校。由于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也就當然地致使當地農民群眾對農村教育喪失信心,群眾信心度的下降,致使教育支持力度的降低,又進一步使教育缺失嚴重化,從而導致這樣的惡性循環一直持續,最終致使農村教育長期性的處于停滯階段,甚至于倒退階段。一旦部分農村小學潛在的不穩定因素爆發,其繼續維持辦學就會具有相當大的困難性。這樣的后果將進一步打擊農村教育,使農村教育越來越難以維持與發展,進一步加劇農村兒童就學的困難度,進一步拉大城鄉教育差距,使農村教育發展愈加困難。
(三)師資力量十分薄弱,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主要表現在:一是小學教師老齡化現象嚴重;二是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農村初中普遍缺少英語和計算機、音體美、理化生等學科教師;三是農村低齡寄宿制學校教師編制過少,教師負擔重;四是骨干教師外流現象嚴重,新鮮血液有待補充;五是職業教育方面教師專業多數不對口,不能完全滿足職業教育發展的需求。
以通道縣芋頭村小學為例(芋頭村是通道縣旅游開發試點村,經濟發展水平略高于通道縣農村經濟發展平均水平),該小學從幼兒園教育到一至三年級的小學教育,整個學校的教育體系中僅有兩位民辦退休教師向學生授課,并且還要在擔負學生學習的同時兼任學生生活,也就是說退休老年教師在芋頭村小學具有雙重身份,教育學生學習與保障學生學校生活。生源的缺少,致使學校辦學不穩定,加上地域性問題,絕大多數的在編教師不愿也不敢到芋頭村任教。就目前而言,芋頭村小學現有的兩名教師均是以前民辦學校退休后的老年教師。介于以上原因,教師資源的嚴重不足又當然性的導致芋頭村小學教育水平的低下,使教育很難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就類似于芋頭村這樣的邊遠村小學教育而言,普遍存在與芋頭村小學同樣的教育隨意性與不穩定性問題,農村基礎教育得不到發展,進一步加劇了村小學的辦學困難。
三、通道縣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對策建議
正視通道縣的實際,厘清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困難和問題,筆者認為,“十三五”期間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一)完善保障教育投入的長效機制
我縣教育發展較為落后,要想改變教育現狀,提高農村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增強教學質量,其要的之一在于加大政府對農村基層教育的投資力度,加大國家對基層教育的關注度,解決相應性的教育困難等問題,同時,實行教育互助政策,以城帶鄉,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全面實現農村教育規范化、素質化、現代化的有效統一。
一是進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教育投入保障體系??h政府解決一部分,向縣內社會各界籌集一部分,縣外通道縣在外人士籌集一部分,作為通道人民,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把通道教育搞好;由于通道縣經濟十分落后,財政相當緊張,因而充分利用好政策,積極向上級申請資金,是確保我縣教育投入的唯一選擇。二是確保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的69%用于教育,其中15% 用于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三是將通道列為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試點縣和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建設試點縣。通過農村學校教師宿舍建設,努力改善農村學校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在農村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穩定農村教師隊伍,促進城鄉教師交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努力改變農村教育滯后的現狀。
特別說明的一點是,要合理調整中小學校主要是自然村教學點的布局,使農村中小學布局與當地人口變化、地理環境、經濟水平、師資條件等相適應的格局,解決學生上學路程遠,導致學生疲憊而產生厭學情緒,降低教育教學質量的問題。
(二)不斷完善補充機制,優化隊伍結構
近幾年,通道縣在教師的培養和引進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一方面,有計劃地培養。從2006年開始,通道縣就啟動了農村小學、幼兒園教師公費定向培養計劃,至今已選派255名初、高中優秀畢業生到高等師范院校進行深造,特別是為了提高村小教學點的教師隊伍工作水平和穩定性,我們從去年開始為村小教學點定點培養149名教師。前幾年定向培養的95名畢業生分配到農村中小學任教。這批教師的工作能力和敬業精神已獲得所在學校師生和家長的認可。另一方面,多種形式引進。通過公開招考特崗教師、自主公開招聘等形式引進教師。例如,2013-2014年共招聘139名教師,其中134人分配到農村學校任教。對緊缺學科人才引進,還開辟了綠色通道。另外,積極爭取外援。自2008年以來,北京“我們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學組織已選派14批共129名支教老師到通道縣邊遠山區支教。
(三)對成績優秀的教師、學生給予獎勵
如期評選出一部分優秀的教師與學生,分小學、初中、高中部,使教師所付出的成績有所體現,學生努力的結果得以認可,以此激勵后者趕上,前者更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與學習的氛圍。同時,積極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確保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四)積極加強職業教育
一方面,加大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另一方面,努力加大對專業教師的培養力度,積極引進各類專業人才,不斷壯大專業教師隊伍,確保職業教育發展的人才支撐,為我縣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更多的專業人才。
作者系通道侗族自治縣委黨校教務科科長,高級講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