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伍先祿: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培育新鄉賢文化

[ 作者:伍先祿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9-22 錄入:王惠敏 ]

近日,《湖南日報》開辟了《尋訪新鄉賢》的新專欄,就在湖南美麗鄉村建設中涌現的鄉賢的事跡進行了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人們紛紛為新時代的新鄉賢們點贊。這些新鄉賢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反哺桑梓的行為都是源于一顆熱愛家鄉的“初心”,是一種自發行為。政府若對此加以引導,積極培育新鄉賢文化,必將激活美麗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

一、讓鄉賢文化留住美麗鄉村的“鄉愁”

所謂鄉賢,一般是指在生于本鄉的那些品行優秀、事業有成并為本地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鄉賢文化是鄉村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麗鄉村建設要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目標,就要充分發掘和弘揚鄉賢文化,培育新鄉賢文化。

對于許多在外的游子來說,鄉愁不僅體現在對家鄉山水的眷念,更體現在對家鄉人情的思念。我們忘不掉長輩的諄諄教誨,忘不掉“身教言傳”的鄉村賢能之人。我們從小在鄉賢文化的潤澤下學會了為人處世。縱然歲月流逝,鄉賢文化卻已烙印在我們心中。

歷史上,中國廣大鄉村有長期鄉紳自治的傳統,積淀了豐厚而久遠的鄉賢文化,成為維護和穩定鄉村秩序舉足輕重的力量。那些對鄉村建設、風習教化、鄉里公共事務多有貢獻的鄉紳,老百姓以“鄉賢”敬之。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提出,中國農村千百年形成了“差序格局”的“鄉紳自治”,這種自治的一大基石是以儒家倫理為核心價值觀的鄉紳。而鄉賢正是鄉間倫理之楷模。鄉賢文化對鄉民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宋詩人熊禾在《三山先賢祠落成》中說:“州牧風化遺,鄉賢典刊舊……道義思無疆,功言期不朽。”對歷史鄉賢的緬懷可寄托后人的鄉愁,而今人有志于成為“新鄉賢”的努力,則是鄉愁最好的釋放。

二、讓新鄉賢文化點亮美麗鄉村的“靈魂”

培育新鄉賢文化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應然之舉。首先,傳承鄉賢文化可筑牢美麗鄉村的根基。鄉賢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源于過去流傳于當下、依附于某一鄉村區域內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感、習慣及信仰之中,對鄉村居民的言行舉止發揮引領、規范及模塑等作用。今天的中國大地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價值觀為核心的鄉賢文化不但不與現代文明相沖突,反而是現代文明,包括鄉村文明建設必不可少的根基。如果這個根基動搖了,再高的大廈也必將傾覆。其次,建設新鄉賢文化賦予鄉村獨特的內在美。美麗鄉村不僅要有外在美,更要有內在美。建設美麗鄉村固然要重視村容村貌的美化,但是鄉村文化建設也不可忽視。中央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而實踐中“鄉風文明”建設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這種情況又反過來影響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效。“文化荒漠化”已是困擾鄉村發展的不爭事實。這固然有歷史的原因:正如梁漱溟所言,近代中國歷史,就是一部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對鄉村的破壞史。最后,培育新鄉賢文化讓美麗鄉村呈現其應用的和諧美。鄉村和諧美表現之一是依山傍水的天人和諧。它使人想起的是“采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的美麗圖景;表現之二就是一種“親仁善鄰,守望相助”人際和諧畫面。今天,政府倡導美麗鄉村建設,極大地改變了鄉民的生產生活環境。但是美好的環境需要適當的文化理念來支撐和維護,而弘揚鄉賢文化就是一個很好的舉措。2015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指出:“創新鄉賢文化,弘揚善行義舉,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鄉建設,傳承鄉村文明。”這是政府在政策層面對培育新鄉賢文化的明確態度。

三、讓新鄉賢文化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發力

政府主導是培育新鄉賢文化的關鍵。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從鄉村走出了一批批典型人物。比如:富裕不忘家鄉并帶領家鄉致富的商人、退休后為家鄉發展建功立業的官員和學者、以及鄉村優秀基層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他們成長于鄉土、奉獻于鄉里,在鄉民鄰里間威望高、口碑好,已經成為“新鄉賢”的主要對象。如何讓新鄉賢能夠反哺桑梓,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揮他們的作用呢?政府的引導作用必不可少。一是要制定鼓勵新鄉賢回報家鄉的政策。可以嘗試出臺政策鼓勵體制內的人“告老還鄉”。這些人的原單位也可以指定一些優惠措施,讓更多的人自愿成為新鄉賢。二是要明確新鄉賢的社會定位。我們要宣傳新鄉賢的模范形象,樹立鄉村新的道德標桿,但是也要把他們看成平凡的人物,防止對新鄉賢的“捧殺”。三是要為新鄉賢發揮作用搭建平臺。新鄉賢們有些已經功成名就,有些還處在事業的發展階段,有些已到事業的鼎盛時期。這就需要政府從政策上引導他們根據自身的情況以各種名義參與家鄉建設,比如:關心家鄉的投資者、教育者、顧問、社會賢達,等等。讓新鄉賢們在回報家鄉的同時,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內涵構建是培育新鄉賢文化的核心。鄉賢文化植根鄉土、貼近性強,蘊含著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傳統鄉賢文化,要堅持揚棄繼承。一是大力弘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傳統文化價值觀,鞏固鄉村文明之基。二是要積極傳播主流價值觀。努力構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新鄉賢文化。要充分發揮優秀基層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新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弘揚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的高尚品德,營造崇德向善的鄉村氛圍,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落地生根。

豐富載體是培育新鄉賢文化的抓手。文化傳播需要一個很好的載體。貼近鄉村貼近百姓的文化載體讓鄉賢文化落到實處。一是要盤活傳統鄉賢文化的載體。鄉村祠堂是傳統鄉賢文化的重要載體。祠堂承載著中國人的家族意識,承載著家族的歷史和榮光。祠堂也是文化教化的重要場地。傳統文化中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價值觀往往通過祠堂的教化深入到人們的心中。在今天,這一文化載體應該要加以保護和利用。二是要利用公共文化設施。鄉村的農家書屋、文化禮堂、文化廣場等場地是傳播鄉賢文化價值觀的重要場所。三是要學會就地取材。比如:在地方建筑、文化景觀中融入鄉賢文化元素。浙江上虞的做法值得借鑒,他們在曹娥江十八里景觀帶、大龍山景區和其他城市建筑、景觀中以碑刻、雕塑等形式注入鄉賢文化元素,鄉民在游覽或不經意的路過時心情放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四是要組建新鄉賢社會組織。新鄉賢可以在美麗鄉村的經濟、文化和鄉村治理方面發揮其獨特的價值,但需要通過恰當的組織來實現。現在有些鄉村在這方面已有成功的探索。廣東云浮市的新農村建設在這方面就有創新。當地政府積極探索發揮農村傳統宗族力量和群眾主體作用,創新農村社會管理,促進協同共治的新路子。他們培育和發展了自然村“鄉賢理事會”,發揮其親緣、人緣、地緣優勢,凝聚了社會的人力、財力、智力資源,提高了農村社會組織化水平,增強了農村“自組織”能力。

總之,美麗鄉村建設需要培育新鄉賢文化。這不是傳統鄉賢文化的簡單回歸,而是要實現傳統鄉賢文化和時代需要的有機融合。如今,新鄉賢不僅是道德模范和價值觀的引導者,而且是鄉民行為的規范者和約束者。當然,我們在發揮新鄉賢的引領作用的同時,也要重視依法治鄉、完善現代鄉村治理,讓美麗鄉村價值有引領、操守有規范。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黨校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字幕 |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视频专区 | 亚洲人成在线在线 | 亚洲一级AV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永久幕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