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個貧困村第一書記聊天,他感嘆基層扶貧工作不好做,其中最讓人撓頭的是,現(xiàn)在一些貧困戶等靠要還比較嚴重,甚至有貧困戶向結對幫扶干部吐“真言”:好好幫我干,我不脫貧你脫不了鉤,還拖你進步的后腿。那種“被綁架”的感覺讓幫扶干部很郁悶……(2016年11月28日人民日報)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扶貧開發(fā)工作會上強調發(fā)揮貧困群眾的主體重要性,脫貧攻堅工作中“老鄉(xiāng)”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但干部群眾對“老鄉(xiāng)”的過度解讀,讓“貧困戶”這一弱勢群體的地位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是窮人我怕誰”、“我不脫貧干部就交不了帳”的“病態(tài)”心理讓扶貧工作陷入“被綁架”的泥潭。
“除私心為民眾,甘當人民公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都是對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但“人民公仆”的作用并不發(fā)揮在“群眾看、干部干”的“變味”扶貧工作中,盲目上演干部扶貧的“獨角戲”,只能讓扶貧工作陷入“不得不做”的無奈之中,缺乏群眾主動作為的“內(nèi)生動力”,脫貧攻堅很難行穩(wěn)致遠,所以干部與群眾務必認清角色定位,以防扶貧“被綁架”。
“攻堅”革命仍需努力,“脫貧”主角尚未認清。扶貧“被綁架”的根源在于主次顛倒,群眾一直未能明白自身的“主角身份”,認為扶貧是“干部的事”,“等靠要”思想尤其嚴重,由此善意的扶貧政策就演變成困難群眾“拿著雞毛當令箭”的資本,辜負了黨和政府的一片真心。樂當貧困戶,愿戴窮帽子,脫貧不愿意,等著送小康的“思想貧困”著實讓人可悲、可嘆,所以扶貧扶志必須“靶向治療”,讓困難群眾明白生活不只眼前的茍且,還要看到詩和遠方。
過度“恩寵”反為“害”,幫扶還應要有度。“精準扶貧,不落一人”、“注重全民動員、全民參與才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zhàn)”的口號反映出脫貧攻堅工作中群眾有絕對的“參與權”,雖說作為服務群眾的黨員干部,為百姓辦事是自己的職責,但群眾在脫貧攻堅工作上的權利和義務不能“被剝奪”,“喧賓奪主”的過度幫扶只會導致貧困戶扶而不起、幫而不富、助而不強,“幫完”、“干完”的做法只會縱容群眾“等錢要物,躺倒不干”的消極思想。只有適當引入“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競爭機制,才能讓脫貧攻堅有“源頭活水”。
風成于上、習化于下,黨員干部要躬身踐行、當好表率,但也要講究方法,不能盲從,“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幫扶困難群眾要引領更要引導。扶貧之路道阻且長,群眾更當要理解干部,而不是給原本就艱難的道路平添阻礙,“強扭的瓜不甜”,扶貧亦然,“被綁架”的扶貧終究不會長久,只有干群一心的脫貧才能經(jīng)久不衰。
作者單位:合江縣鳳鳴鎮(zhèn)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