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梁春曉:新鄉賢,信息時代的鄉村創新、復興與核心

[ 作者:梁春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2-13 錄入:19 ]

本文由阿里研究院高級顧問梁春曉在2016年首屆中國新鄉賢大會上發表的主旨演講《新鄉賢——信息時代的鄉村創新、復興與核心》整理而來。

鄉村、農村、農民、農業,這些詞兒都能撥動每個中國人的心弦,不管你現在干什么,三代以前恐怕都在農村,或者跟農村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我是在四川生長,但祖籍是山東,跟父母回老家,那些親戚讓你叫這個讓你叫那個,那些人你都不認識。但是你會有個強烈的感受,正是因為這些你見了一面,或者見了一面也不一定記住的親戚的存在,你才能記住你的根在什么地方?不然你就成為這個世界上到處飄沒有根的人。

我今天來主要是分享,因為這個行業我基本上是外行,我是想分享,我作為一個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從互聯網的角度看,能不能夠為這個方面,為這個領域談一點想法。

01 時代·創新——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

總得來說,我們現在在一個很大的時代,這個時代我們既在做一個很有歷史積淀的一個事情,同時我們要看得遠一點,要有強烈的時代意識。

我們所有今天做的事情都要面向明天和后天,必須要有未來感。這個世界上如果很多事情需要理由,大概只有一件事情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這就是關注未來。因為每一個人,除了未來,你一無所有。

這個時代的未來感,體現在方方面面,都在從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演進,在互聯網時代,經過了從工具渠道等等一系列的階段,開始凸顯出來。這是個什么概念?就是說,我們今天正在發生一些非常重大的轉型和變革。它的重大,它的重要,或者未來的歷史意義,恐怕歷史上只有一件事情可以跟它相比,就是200多年前的英國工業革命。

在那場工業革命時,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熟悉的上千年的一些東西,短短幾十年就被瓦解了,不存在了,不重要了,失效了。實際上我們今天看到的很多很多,包括鄉村的衰落等等,都是那場工業革命,一直延續到中國發展的結構。

但是歷史的發展是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所以現在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信息時代”,在這樣的信息時代又出現了三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值得我們關注:

第一個是互聯網、云計算和智能終端等。現在我們的生活除了熟悉的土地、鐵路、公路機場這些基礎設施之外,更加離不開的互聯網、云計算和智能終端,包括我們手上的手機這樣的基礎設施等,我們已經生活在這樣的基礎設施之上了。

第二個是數據,我們要對數據保持高度的敏感。

第三個是大規模的協作,這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重點,就是要有協作共享。

大家可能很多人都熟悉淘寶,淘寶就是這樣一個信息時代的一個基礎設施,有云計算、有互聯網、有智能終端,包括我們現在超過80%的人在淘寶上購物都通過手機完成的,這是通過移動終端,通過移動互聯網,這是一個新的基礎設施。

這個基礎設施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我們的消費,我們的購物,跟以前在工業時代所習慣的,在商場、超市里買東西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格局、兩種不同的基礎設施。

由此在上面,它聚集了超大規模的群體,包括超過4億消費者,超過10億商品,每天超過2000萬的包裹,以及超過1000萬的商家。產生了大量的數據,這些商家、消費者之間還有大規模的協作,這個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新基礎設施,新要素和新結構的特征。

整個變化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在每一個時代,你可以看見這個基礎設施不斷的往上疊加,疊加的目的是為了讓生活和工作的效率更高,是為了讓每個人共享和分享的能力更強。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從農業時代一直到現在的發展三部曲。在農業時代,主要的基礎設施就是土地,在工業時代,就有了工業時代的基礎設施,工業時代的基礎設施特別強調的是規模化,規模經濟。

正是在這樣的規模經濟沖擊之下,鄉村開始衰落,越來越多的人不斷從農村到城市里來,因為城市的基礎設施,擁有更高的規模化的效率。

但現在我們看到另外一個機會,在這樣的基礎設施上,我們又看到了信息基礎設施的疊加。這就出現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我們很多的人,也許就能夠回到鄉村,或者是在不離開鄉村的情況之下,借助于信息基礎設施,和原有的農業基礎設施,重新建立一個新的互聯網時代的新的田園和新的教育。

這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而且后面我還要說到,我覺得我是看到了這種可能性實現的一種跡象。

這個是我們在今天這個時代,在思考農村、鄉村,討論三農等等問題時,可能一個非常重要的出發點。我們不可能完全回到農業時代考慮鄉村問題,我們也不可能以工業時代的思維來考慮鄉村問題,我們現在要有新的思維。

其實今天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的發展,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主體:

一個是網商,在互聯網上從事商業活動的企業和個人。

一個是在網上賴以生存的平臺。比如說大家所熟悉的淘寶,其實這樣的平臺在全國大大小小有超過7000個,這樣的平臺和這樣的網商又形成了相互支撐和相互拉動的局面。

02 新鄉賢——信息時代的鄉村社會創新主體

我想說的是,新鄉賢可能就是這個時代社會創新的主體,他們非常重要,一個時代做得再好,它一定要有一個主體有推動作用,這個主體在這個時代出現可能非常重要。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一個技術的發展總有三個階段,比如說互聯網技術,十年前的重點是技術創新,后來就進入了商業創新,出現了一大堆的互聯網商業模式、互聯網公司,但是現在又開始進入社會創新,推動整個社會的變革。

在這樣的社會創新階段,我們做什么?我們從歷史上看,一個時期的社會問題,和一個時期的技術進步,往往會促進那個時代的社會創新。今天我們見到很多的方式,其實都是150年前,200年前,在那個時候的社會問題,和那個時候的技術進步相結合的產物。

那么今天的社會創新,可能又會跟現在我們所面對的社會問題、技術創新,技術進步結合起來,來推動今天的社會創新,包括今天的鄉村問題,包括今天跟互聯網相關的一系列的技術手段,來解決它,這可能是一個思路。

在這個之下,我們也看到了互聯網對整個社會創新的推動,包括傳播、協同、聚合等等方面,其實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很多方面這樣的創新,像是公益平臺,平臺公益,微金融、電商扶貧、公益傳播、眾籌等等,這樣的例子我們看到很多,在不同的社會主體、社會組織、社會生態、治社會理乃至社會文明方面,都出現了一些社會創新的跡象。

我經常跟互聯網行業的同行講,可能最近這兩年發生的一個最重大的變化就是互聯網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創新的動力,它開始成為一個社會創新的動力。

比如說我們今天的溝通方式、交流方式、商業方式、組織方式、扶貧方式等等。像深圳有一個很著名的殘友集團,他們的一位領導人姓鄭,他本身也是一個殘疾人,已經跟淘寶合作很多年了,讓殘疾人做客服,你在淘寶上買東西的客服,沒準就是殘友集團的某個殘疾人,他可以在家里不出門,就在那里從事客戶服務工作。

這是一種很典型的,我們如何通過技術的手段,來應對我們的一些社會問題,這是第一部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這部分最后有一個,未來整個社會創新,在互聯網上可能會朝幾個方向轉變。

第一首先是平臺共享的概念。前十多天剛好有一個非常非常熱心的一個公益人士,要解決一個地方的環保問題,他是一個非常熱心的人士,他為了保護當地一片樹林,他欠了人家6萬塊錢,幾年功夫利滾利變成20萬,然后他通過眾籌的方式,大概15天時間把20萬全部把高利貸還上。

但是我就在想另外一件事情,如果當初他在6萬塊錢的時候,就不是孤軍奮戰,而已經有這么一個網絡支撐,那是很容易解決的事情,他當時就缺乏這樣一個共享平臺,3、4年時間6萬變成20萬。但是盡管如此,因為有這個平臺的支撐,短短4、5天時間,有100多人出手支持,問題解決了。

第二個是自組織。在平臺上面怎么自組織?我最近這一年多,沒有一百次,至少也有50次了,在不同的場合下,我在講中國的一些互聯網社會創新的例子的時候,我都特別把古村之友作為一個非常好的案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基于互聯網基礎設施和平臺自組織的范例。

第三個是普惠。它能夠讓更多人參與進來,降低了整個社會創新的門檻。包括我們今天講的精準扶貧,電商扶貧都是這樣。最后使得跨界融合,幫助企業、政府、社會三界一起推動這件事情。

03 鄉村·復興——互聯網連接社會資源

我想談的第二件事情是關于復興方面的。談及互聯網時,有幾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首先是“連接”,連接起來還不夠,還要“互動”,互動之后“激活”,激活社會的連接,然后“建立信任”,中國有一句話叫常相和才能常相知,先要大家了解,再是“重建”,這種已經被解構的、失散的,消失的社會結構,然后大家“共享”,共享文化、共享經濟發展。

這里有一個例子叫高占,他在中國推格萊珉銀行,我特別深的一個感受就是,他跑到偏僻的鄉村,那些農民根本不會想到他們會成為銀行的客戶,而且他們彼此之間沒有連接,并認為連接、社交這件事跟他們沒關系。

他就把他們組織起來,5、6個人組織起來,這就是建立了一種社會連接,有連接和沒有連接是完全不一樣的,一旦連接起來,就開始擁有了社會資本,再把這些社會資本再轉變成他們的金融資產,因為有這樣的社會資本,他才有可能去貸款。

所以你為什么沒有金融資產?因為你沒有社會資本。為什么沒有社會資本?因為你沒有社會連接。格萊珉銀行就講了這么一個邏輯和故事。

再往下我們看到,在互聯網下真的出現了新型城鎮化的苗頭。比如說淘寶村開始向淘寶鎮集聚,最后實現鄉村復興。

這個里我特別強調秋風,我的一個朋友,他在研究整個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村鎮,它跟西方不一樣,西方在工業化進程當中,很多工業大城市的出現,而中國在上世紀20、30年代,很多重要的民族產業是在鄉鎮里出現的,包括江南的鄉鎮,這個是跟中國整個文化傳統是有根源的。

所以我們考慮未來的時候一定不能采取簡單、粗暴、機械的方式,全部掃平,一切重建,頂層設計,這些話聽起來很牛,但實際上我覺得是一個非常愚蠢的事情。

我舉一個例子像四川地震集中災區青川縣,5·12以后我去了三次。我第一次去的時候,他們幾乎全部住在棚里,那個縣城里幾乎90%要不垮了,要不是危房不能住人了。

但離它那里幾十公里遠的一個清溪鎮,那個鎮在50年代以前一直都是青川縣的,50年代之后遷出去了。地震的時候它基本沒什么事,而新縣城卻全垮了,這就是我們在面對歷史傳承的時候太粗暴的表現,古人能把一個縣城建在那兒1000多年,一定有他非常深刻的東西,這是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

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淘寶村的發展,淘寶村是我們發現的,請注意,不是我們打造的,不是我們去做的,甚至也不是我們支持的,沒有一個淘寶村在我們那兒享受到特殊的待遇,如果我們對任何一個淘寶村有特殊的待遇,那就是對整個市場規則的破壞,這是不公平的。

我們是發現的,為什么?我們就是構建了這么一個平臺,構建了這么一個基礎設施,誰都可以用的。但是在某些地方就出現特別有創新力,有激情、有活力的年輕人,然后帶動起來,形成了這樣的淘寶村。

在2009年全國大江南北我只發現了3個淘寶村,但是后來的發展,到今年最新的統計是1311個,我估計在2020年的時候,應該會到1萬個淘寶村。

淘寶村,比如說村里有10%以上的人在開淘寶店,他的整個銷售收入會超過1000萬以上。最大的淘寶村現在銷售超過60億,這是我最早去的,那個淘寶村我已經去過7次了,基本上保持每年至少去1次的頻率來跟蹤。

還出現了很多特色的淘寶村,因為每個淘寶村都不一樣。這些村里原來這個產業放在網上,有的是0開始,就是幾個有激情,有情懷的,膽大妄為的年輕人,就干起來了,然后一個產業就做起來了,這樣的人也是新鄉賢,特別具有互聯網精神的新鄉賢。

在每一個淘寶村,你都能找到幾個這樣的人,都能帶動起來。而且這種帶動特別有意義在什么地方?

我看到那么多淘寶村,但是我沒有在城市里看到一個淘寶小區,為什么?因為村子都是熟人社會,有親緣關系,一個創新很快就鋪開了。你在城市里,對不起,你隔壁的鄰居你住了十年,你可能都不知道他姓什么,你都沒打過招呼,沒有這種社會連接,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社會連接,所以一個創新很快就鋪開。

而且不光在一個村里鋪開,因為村與村之間也有親緣關系,這個嫁到那兒,這個娶過來都有親緣關系,就這么流動過去,然后擴展成一個鎮,在一個縣里整個就出來了。

除了這些人脈之外還出現了服務商,專門為網上提供服務的,做人才服務的,快遞物流服務的,攝影的等等,這就催生了一個本地化的產業,這是什么概念?

我跟大家舉一個例子,像江蘇徐州下面有一個鎮,我2010年第一次去的時候,他們那個時候整個鎮大概有2000、3000個就業,這個非常不得了,因為以前他們的勞動力幾乎都是外出打工的,那個時候已經大部分都回來了,但當我第7次去時,它的就業崗位已經是4.5萬個,全鎮非常穩定的就業,帶動了一系列周邊的東西。因為人多就需要吃、喝、娛樂,整個產業就一起來了。

這是我看到特別鼓舞人心的,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它改善了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留守孩子的情況。有一個淘寶村,那個女的大概40多歲,她自己當老板,她老公給她打工,為什么?因為她老公原來在外邊干活的,淘寶店她自己干起來之后做不完把她老公叫回來。

我們前段時間有個分享是江蘇做苗木的,一年銷售也是好幾十個億。是江蘇一個老頭,76歲,跟他老伴一起開淘寶店,他老伴78歲,賣什么?賣竹子。一個月大概平均5000塊錢的收入,不算太高,但是對他們來說特別棒了,他負責操作,操作電腦一個指頭一個指頭的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可能最早發源于深圳的一個公益人士,他當時到新疆喀什帶起維吉達尼的組織,當地的年輕人都起來了做這么一個合作社,把當地的土特產賣出來。

除此之外這方面的創新還有一個,是互連網絡募捐、網絡公益的活動,右邊這個是支付寶上愛心捐贈最新數據,迄今為止捐贈的總額是6.5億多,平均每次捐贈4塊錢,這是互聯網捐贈非常重要的特點。

在非公募大會上我曾經談過,干什么事情都是有成本的,行善也是有成本的,做公益也使有成本的,當成本太高的時候,就形成一個門檻,阻止了一些小規模的一些公益的實現,互聯網大規模降低了公益門檻,使得這種公益變成人人都可以做。

這里面有幾個數據特別棒,根據螞蟻金服的平臺數據我們看到,70后、80后、90后是目前網絡捐贈的主力軍,70后、80后所捐的金額占總額7成多,而且令人新奇的是,90后捐贈人數超過一半。90后現在還沒多少錢,但是情懷很厲害,90后占了一半以上。你看到這些數據,對未來充滿希望。

04 生態·核心——信息時代下新鄉賢的鄉村服務

最后我想談的是,當互聯網在往下發展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成為自由人。越來越多人會選擇成為自由人。

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個統計,95后大學生有50%以上學生選擇不就業,不就業不是不工作,他可能在家里做一個自由職業者,這種很多,包括在淘寶上可以看到很多這種自由存在的狀態。今天這個人可能參加這個項目目,明天參加那個項目,或者同時參加幾個項目,這叫自由連接體。每個人可能都是專家,但是像U盤一樣,今天插這個電腦,明天插另外一個電腦,這是未來非常普遍的狀態,包括我們新鄉賢本身的存在狀態,可能也是這樣的。

實際上這個狀態現在已經蠻普遍,我們調查互聯網上,淘寶上一般都是身兼多職,這個在國外把這個東西有一個名詞叫做斜杠式生存,同時兼有多重角色,工作家庭化。

有時候你到淘寶村你會聽到嘣嘣嘣的聲音,從哪兒出來?是農戶自家安的喇叭,農戶為什么裝喇叭?他是想哪怕我在喂豬的時候,也知道有人在旺旺來買賣了,這一種是典型的在家工作狀態,網狀協同,按照任務來組織。

那未來我們整個合作方式會發生重大變化,協作如何通過一個平臺理解?如果每個鄉賢,每個小的公益組織都是一個小前端來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包括每個村落、項目的需求,推動的需求,但是你可能要依托一個大的平臺,比如說古村之友的平臺,這樣的公益平臺,最后我們形成一個豐富的生態系統,來應對所有這些的需求。

最后我在想,從互聯網的角度思考,可能未來是不是會呈現出這么一個信息時代的鄉村服務的一種格局,很多服務是基于新的信息基礎設施,在上面有一個共享的平臺。

其實我感覺古村之友可能已經是這么一個共享平臺,可能以后還要進一步擴展,上面可能有很多服務機構,這些服務機構會面對各種不同的鄉村,但是核心是新鄉賢們,用社群化、多樣化、網絡化、分散化的方式推動這個工作。

所以我覺得今天這個時代,做任何一個事情,連接起來,基于平臺共享起來,推動發展,這是今天能夠聚集力量、催生資本、推動發展的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方式和渠道,謝謝各位!

作者簡介:梁春曉,阿里研究院高級顧問、學術委員會委員,信息社會50人論壇理事,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北京市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理事,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曾任阿里巴巴集團高級研究員、副總裁、阿里研究中心主任和阿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古村之友志愿者網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日本有码 | 思思热免费精品在线看看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看片 | 亚洲成aⅴ人在线电影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