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是對農村產業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八要素”是一個整體,全省農村工作要緊緊圍繞如何落實好每一個要素來推動,圍繞每一個要素來研究機制制度,結合各地實際來制定具體措施。
要堅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要制定激勵措施,鼓勵有文化有技術的農村能人率先調整結構,讓農村能人帶頭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積極發揮示范效應。
一定要選準選好產業。產業選擇是結構調整最重要的一環,有幾個因素要充分考慮。一是自然條件,比如氣候、土壤、水源等。二是交通便捷程度。便于運輸,降低成本。三是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種什么養什么主要依靠市場調節和政策同向引導,不搞行政命令。這就要求縣鄉兩級黨委政府要開展深入的調研和反復的論證,選擇的產業既要符合當地實際,又要注意尊重農民意愿和調動其積極性,這樣產業才有生命力,才能持續發展。同時,在結構調整剛起步,還沒有形成產業集聚的時候還要有過渡性的政策保障。
必須下功夫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我們貴州廣大農村,主要還是以一家一戶為單元進行生產勞動,農民組織化程度仍然十分低下,應對市場的能力很脆弱。怎樣去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農民組織化的背后是利益聯結機制。這就需要縣鄉兩級干部真正地沉下去,去開會發動、組織成立合作社、引導產業布局。尤其要深入運用“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思路,廣泛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
想方設法破解農村人才短缺問題。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必須緊緊依靠人才。當前,農村面臨著高端人才不管是技術型還是管理型都下不去,鄉土人才又出不來的困局。在破解人才短缺這個突出問題上,我們還需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制定一套鼓勵和支持高層次人才向農村流動的政策措施,制定一套鼓勵鄉土人才結合實際創新創造的工作機制。
千方百計建強基層黨組織。基層黨組織是農村開展穩定的主心骨。一個鄉一個村,基層黨組織有戰斗力,這個地方發展就好。建強基層黨組織,首先要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和建好一個班子。其次要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讓基層黨組織牢牢把好農村發展方向,教育農村群眾始終跟黨走。再次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的能力建設,基層黨組織要多做激發基層群眾創造活力的工作。
作者系貴州省社科聯副主席、黨組書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貴州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