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姚麗娟:古村落如何對接互聯網

[ 作者:姚麗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03 錄入:王惠敏 ]

互聯網對當代中國轉型無疑起了積極的推進作用。但是,互聯網的發展過程又恰恰是中國古村大面積的喪失過程,這個過程展示的矛盾是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沖突與熔鑄。如何緩解矛盾、減少沖突,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良好對接,對古村落進行有效保護,留一脈鄉愁,傳子孫后代,讓后人能在古村落中尋找和探索到現代文明的發展源頭與根脈,需要我們認真研究。

首先,古村落對接互聯網,要借助網絡的東風,提高古村落在社會中的知名度。在對外宣傳方面,大部分古村落并不具備充足的經濟資源做宣傳。尤其是在旅游業的開發上,更要借助互聯網的優勢,采用多種方式,把自己向大眾推銷。

其次,古村落對接互聯網,要尊重和強化古村落的特殊性和特質性。社會學對古村落定位為: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保留了較大的歷史沿革,即建筑環境、建筑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古村落對接互聯網,對接的應是現代文明理念、現代化的生活設施和生活方式,而不是水泥樓房等現代建筑。

再次,古村落對接互聯網,要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文化本身就是依附于古村落之上,古村落就是農耕文化的載體,一切皆發于斯、始于斯。深深扎根于中華沃土的古村落,是中華民族生活、生產、生存的基本載體,是社會組成的細胞,是傳統觀念、習俗、社會與家庭等多元文化孕育而生的中華本土文化,是一部擁有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文化厚重的史書,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根。

最后,古村落對接互聯網,要以血緣穩定支撐村落發展。以血緣、族緣為脈絡構建的中國宗法社會,在國家層面,構建了有血緣、家庭、宗族群體派生而成的群體本位;在社會層面,構建了以血緣為脈絡的社會人文網絡,強調家庭、家族、民族間團結、互助、共榮辱的觀念;在家庭家族層面,構建了聚族而居的傳統古村,以宗族傳統建立家訓、家規、家譜,維系家族發展的路徑依賴。這些對我們今天構建法治社會與和諧社會、實現民族復興都有積極的借鑒作用。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古村落被喻為“空間說書者”,穿越千百年,當這些“說書人”身處勢不可擋的現代化潮流、遭遇光怪陸離的網絡時代,它們同樣面臨“千年未有之變局”。

科技推動了社會變遷,科技也給了我們搜救的手段。我們需要發動各方面力量,用高科技方式,以最高技術格式記錄中國古村落這些“活的基因”,承接祖先的血脈,并世代相傳。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6年4月30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激情国产激情在线 | 亚洲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播放在线网站 |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无卡 | 香港日本韩国三级在线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