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作為生產工具、作為農業科技進入田間地頭的重要載體,在農業生產投入品中的占比是非常大的。農機農藝的深度融合是降低農機化生產過程中投入的最關鍵前提。農機不等同于一般的工業產品,除了完成工業產品的設計、生產、制造、工藝、質量以外,還要考慮這個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是否跟農藝融合,是否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效率。
我國雖已是農機制造大國,但是長期以來忽略了農機與農藝的深度融合,這無形之中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成本,也加劇了農業生產機械化過程中的成本投入。生產規模越大,需要的農機產品越多,但是人們購買農機的資金有限,如果農機產品選擇不當,就會是一個無限投入的過程,不光要耗油,還要耗費勞動力,還會帶來很多不該配套的務工。
就拿動力拖拉機來說,我國疆域廣闊,不同區域之間差別很大,農產品品種多樣,但是國內對拖拉機沒有一個應用性的區分。在水稻種植區,我們需要的是輕量級拖拉機,因為輕量級拖拉機通過性佳、操控靈活、低轉速、扭矩力大,能減輕對土壤犁底層的破壞。但是我國的拖拉機普遍過重,碾壓破壞了犁底層之后,這就不能保證犁底層的平整,導致插秧機高速插秧的效果發揮不出來。而旱地作業區則要求拖拉機附著力大、牽引力強、轉彎角度小、調頭方便,以減輕對土壤的碾壓。所以對于重牽引級拖拉機和輕量級拖拉機,我們農機企業要從源頭上加以區分。
農機與農藝的融合不僅是農機產品要適應不同農作物的生產,還要適應不同生產方式的差異。比如收割機的全稱是谷物聯合收割機,我們有水稻收割機、小麥收割機、玉米收割機等,但都做不到谷物聯合收割。因為農業生產季節性強,就導致農機產品閑置率非常高,造成資源嚴重浪費。如何能達到一機多動、一機多配,這是我們農機從研發到生產需要為使用者解決的問題。如果這個地方既種小麥又種玉米,那需要買多少臺收割機?所以能不能在一臺機器上完成多品種農作物的收割,需要我們從源頭上加以思考。
(作者:山東常林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 農民日報 2017-03-0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