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對于解決我國經濟新常態諸多問題及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都具有積極意義。構建農村開放型經濟體制建設應引導政府職能轉變、培育新興產業、構建農村經濟市場化制度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非常重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完善內陸開放新機制,這就為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對構建我國整體開放型經濟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經貿新變化做出的嘗試和探索。
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對于激活農村市場經濟、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放緩,國際貿易增速減慢,在金融雙向開放和服務貿易等領域多重問題亟待解決,在此時代背景下,構建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于推進我國經濟資源合理配置,深化改革開放,實現開放型經濟的健康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為擴大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通過典型示范帶動,加速內陸和農村地區開放經濟發展,國家出臺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對長江經濟帶城市群開放型經濟建設提供政策指引,同時也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從東部沿海地區向內陸和農村地區拓展積累了豐富經驗。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對于激活農村市場經濟,提升農村經濟發展質量,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深刻把握國內改革發展新要求,以更加積極有為的行動,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堅持對外開放,其具體步驟就是優先從東部地區進行對外開放,逐漸向中西部拓展,但廣大中西部農村地區的對外開放要遠遠落后于東部地區。為此,國家非常重視中西部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建設。從產業轉移的歷史經驗看,受到勞動力和物流成本影響,產業轉移必將經歷從國外到我國東部,從我國東部再到中西部,以及從城市到農村的轉移過程。
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面臨著市場化程度低、外向型經濟規模有限等問題
農村地區經濟市場化程度低。在農村企業發展層面,缺乏國有企業支撐,個體私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由于自身發展的局限性和相關政策支持不到位等因素制約,企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力較弱,無法在國際競爭中獲得話語權。加之受到自然環境、交通、政府政策和投資軟環境影響,廣大農村地區很難形成對國外投資的吸引點,外部投資很難引入。
外向型經濟規模有限。由于缺乏相關實體企業,多數農村地區能夠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產品多來自于電子商務途徑,這些小微企業通過推銷農村地區土特產,作為為數不多的外向型經濟,由于受到自身技術限制,參與對外商品貿易的產品多集中在原材料或初級加工層面,產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
新興產業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成熟,互聯網購物、電子商務對于人們來說已經不是什么陌生名詞。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產業、物流產業等新興產業已經在農村地區得到廣泛發展,但從發展程度看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企業規模小、存貨周期短成為其主要特點。
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開放型經濟對金融、物流、綠色產業等第三產業將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通過第三產業帶動,相關產業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但由于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仍然以第一產業為主,現代服務業相對滯后,限制了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的發展空間。
從細節著手、從全局著眼,全力推動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
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提供難得的發展機遇。“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會進一步加強對外開放型經濟建設,進一步提升對外貿易、引入外資和對外投資水平。從國內看,隨著我國東部地區和城市群開放型經濟建設成果初見成效,廣大農村地區將成為國家進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的新陣地,農村地區如何利用好國家政策,積極參與到世界經濟發展之中,成為未來擺在農村地區面前的重要課題。為此,應該通過新興產業培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構建農村經濟市場化制度體系,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發展現代農村等有效措施,構建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特別是要積極借鑒城市開放型經濟發展經驗,積極把握和承接城市產業向農村地區轉移的良好契機。
一是引導政府職能轉變,推進農村地區經濟市場化進程。“十三五”期間是農村地區經濟市場化建設的攻堅時期,為此政府應該積極主動作為,為農村地區經濟市場化有序推進提供政策引導和實際支持。一方面要進一步減少市場準入條件和行政審批程序,不斷加強對農村地區農業龍頭企業和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提升政府服務企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外貿競爭優勢企業,要堅定不移地執行國家“十三五”規劃對發展對外貿易的總要求。通過政府對農業技術、生物工程、農產品深加工等對外貿易優勢產業扶持幫助,不斷提升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的質量和品牌效應。積極營造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良好經濟環境,從政府稅收和融資等方面對中小微企業發展予以支持,并逐漸建立起適合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長效稅收政策體系。
二是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提升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水平。廣大農村地區可以充分利用國家戰略和政策來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進一步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升農業產業和現代化水平。從外部因素看,“一帶一路”戰略為廣大農村地區參與周邊國家經濟往來提供了可能和便利條件,只要農村地區商品符合周邊國家市場需求,國際貿易就有可能達成。從內部因素看,“互聯網+”為廣大農村創業者提供了創業基礎條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則能夠為創業者的創業活動提供政策支撐和外部環境營造。
三是構建農村經濟市場化制度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首先就是要解決農村地區經濟市場化問題,只有構建起系統的市場化制度體系,所有經濟活動都圍繞市場化展開,農村地區經濟才能夠激發潛力,農村經濟才能夠真正獲得發展,在此基礎上才能夠談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問題。此外,由于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始終落后于農村經濟發展,廣大農村地區在交通、企業投資環境、自然資源開發、勞動力轉移、物資流通等多個環節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政府應該從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建設大局出發,加強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在全球化現實背景下,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新機制構建就應該緊緊抓住全球產業重新布局和我國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契機,以農村地區自然資源為依托,積極探索承接產業轉移新模式。鼓勵農村地區發展現代農業、電子商務產業,不斷增加對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投入,特別是在交通和物流方面,暢通農村與城市之間交通和物流網絡。積極主動適應國內外環境變化,推動經濟國際化與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有機結合,加快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統籌規劃,實現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總之,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農村地區就應該順應國際新形勢和國內政策新變化,按照國家對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的總體構想,從細節著手、從全局著眼,以推進農村經濟市場化作為重點,加快產業發展和機制建設,全力推動農村地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
(作者為鄭州大學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裴長洪:《中國特色開放型經濟理論研究綱要》,《經濟研究》,2016年第4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