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守住歷史記憶 傳承中華文明

[ 作者:劉淑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12 錄入:吳玲香 ]

中國福建省鼓浪嶼7月8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成為世界遺產地最多的國家。

世界遺產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漫長的農耕文化歷史,以及56個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態,顯現了中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資源十分豐富及天才的藝術創造,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許多種類或世間獨有,或世間第一。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受許多條件因素影響,我國原本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遭受著猛烈的沖擊。

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的特點是口耳相傳,訴諸試聽而疏于記錄和固態化。因而常常是轉瞬即逝,不可再生的。一旦消亡或流失,在落后的記錄手段和技術條件下,基本無法恢復或再生。這就意味著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豐富,但也很脆弱。目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掘整理和保護行動落后于它的消亡速度,呈現出岌岌可危的現狀,如民間戲曲、戲劇在衰落,年畫、剪紙、皮影正在逐漸消失。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確定了對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優秀的民間藝術工作給予扶持的方針。但近些年保護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普查力度不大;二是保護文化遺產的觀念滯后,資金技術貧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缺乏正確的開發利用;三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缺乏法律保護依據;四是缺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及人才的培養,傳承渠道不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因此,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加強立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法制軌道。鑒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性,單靠“確認、立檔、研究、保存、保護、宣傳、弘揚、傳承和振興”等保護措施已遠遠不夠。必須加強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才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全面的保護。立法工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而,我們必須加大對一些基本問題的深入研究,在實踐經驗中總結提煉出相關的法律原則并通過立法以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制度。其次,提高全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國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方式及過程,我們可以看出人在這里面起一個主導作用,人的素質的高低決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受保護程度的高低。最后,切實搞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搞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保護工作的目的,是通過全社會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有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使我國珍貴的、瀕危并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并得以傳承和發揚。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由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是我國獨有的歷史記憶。無論是黨、政府,還是全社會普通大眾都應該致力于保護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守住這份歷史記憶,傳承中華文明。

(作者單位:綏山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 婷婷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青娱乐极品视觉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