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民如果靠農業養活不了自己了,該怎么辦?
農業,這一古老的產業,伴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面臨著一個又一個新的問題和困境。一方面,無論是農民還是城市居民,均離不開農業;而另一方面,中國農業已難以“養活”農民。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越是發展就會有新的問題發生。
農業的問題在哪?農業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農業問題的根源是勞動生產率過低
造成農業問題的根本原因不是水土資源制約,而是農業勞動生產率太低。
然后業內的相關專家也曾提到農業的問題。可歸為如下幾類:
01、水土資源短缺、開發過度、污染加重,資源、環境的約束加劇;
02、土地、勞力、農資成本快速上升,使糧食價格居高不下,降低國際競爭力;
03、“黃箱補貼”已逼近WTO的底線,難以為繼;
04、主要農產品國內外價格倒掛,以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價托市的政策難以為繼,農民增收的難度加大。
就以上的四個問題,上海“農業之窗”認為,其實主要問題可以總結為:生產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糧食過剩,糧食營銷部門虧損,財政負擔加重,糧價下挫,谷賤傷農。
人多地少也不是農業生產的制約,只是說明我國需要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生產率。我國耕地退化嚴重。土壤肥力有下降趨勢,北方黑土退化、南方菜地酸化嚴重,水土流失。所以土地資源的利用也應該珍惜,要多方面的保護土地資源。
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變,農業全新的發展,要抓住農業,解決農業的困境才能找到農業的出路,農業的出路尤為重要,找到了好的出路就能有新的農業發展。
農業的出路一:農產品品質與農產品的產量并重。
國人的糧食夠不夠吃?糧食農產品的安全也都是國人所關心的,所以產量和品質同等重要,把產量提高,嚴控把關農產品的安全。讓食品安全可追溯,建立健全的追溯平臺,制定標準,在恰當的地區種植農產品和糧食,同時促進貿易,達到農產品生產和銷售并重。
農業的出路二:小農與大農相結合。
在考慮國人的農產品安全和糧食安全時,農民是在為自己的生計苦惱的。當前農業養不起農民,導致了農村的勞動力流失,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目前可以讓一些散戶和農業企業同時生產農業,讓農業進行商業化、金融化。中國的農業主要是小農經濟,小農經濟社會結構在現代農業下開始變化和流失,中國從小農到中農,大農的邁進過程,但是小農經濟的是中國農業發展的特色,以臺灣、日本農業為例的小農經濟精致化、特色化,具有農家特色相結合,這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
農業出路三:農業發展需要城市放哺。
中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大量的成本是由農村承擔的,農村看似落后,農民比城市居民更貧困,原因就是工業化成本由農民承擔了,于是進入新時期的現代農業,中國在“三農”面臨困境時,應該需要城市反哺。要照顧好離開農村去城市的農民工,給他們提供機會,如工作,醫療保險,教育,另一方面還應該把更多的資源投向農村,把技術、資金、激勵機制補貼給農民,讓他們能留在農村。企業下鄉帶動農民的發展,給農民提供技術、金融、市場和養殖全體系服務,實現“互聯網+”的現代農業經濟發展。
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不同,現在國家大力推行農業改革,就是要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如果還以傳統的舊思維來干農業,肯定是不賺錢的,甚至賠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農業之窗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