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精準扶貧機遇推進全面小康建設
——對新田縣實施精準扶貧的幾點思考
新田縣位于湖南省東南部,永州市東面,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從1994年被列為國家“八七”脫貧攻堅縣,到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新田人民挑戰貧困奮戰了21年。21年來,新田人民搶抓扶貧機遇,突出發展第一要務,實現了經濟社會較快較好發展,全縣地方生產總值由1994年的4.3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58.7億元,增長了13.7倍。然而,由于受自然、歷史等因素制約,新田縣脫貧攻堅任務重、難度大, 2015年,全縣還有貧困戶19929戶69278人。脫貧攻堅進行到現在,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打贏新形勢下的脫貧攻堅戰,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的重要講話精神,搶抓精準扶貧機遇,加快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脫貧攻堅要以精準的思維來謀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精準。”要實現精準扶貧,就必須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持久的措施,從“大水漫灌”變為了“精準滴灌”,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精準扶貧的根本是找準貧困人口。按照精準扶貧的工作要求,其要務就是扎實做好貧困人口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把真正的農村扶貧對象甄別出來,并了解其致貧原因,掌握幫扶需求,明確幫扶責任。目前,新田縣仍有近7萬人尚未脫貧,要用好扶貧開發信息平臺,按照省市“四不準”、“十不納入”的要求開展扶貧對象識別工作,為實現真扶貧、扶真貧打下良好基礎。精準扶貧的關鍵是選好扶貧措施。給錢給物,只能解一時之困,走“造血式”“開發式”扶貧的路子,實施精準化扶持、針對性開發、動態化管理,才能斷掉窮根、開掘富源。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讀不起書,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沒有勞動能力,有的缺乏啟動資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特別要從當前農村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出發,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實現城鄉同步小康的目標。精準扶貧的重點是開發主導產業。近年來,新田各地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培育“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新型經營模式,大力開發富硒蔬菜、水果、有機稻種植等特色農業,在產業扶貧上做出了積極探索,實現了農民多種渠道創收增收,更激發了農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開發主導產業,要幫助農民挖掘發展潛力,向農民傳輸先進的發展理念和路徑,充分利用當地優勢、特色資源、產業基礎,把各地的優勢和特色做大做強,同時為貧困地區培育產業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促進產業發展。
脫貧攻堅要以堅強的黨建為保障。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黨的扶貧開發工作部署的戰斗堡壘。做好當前農村工作,要堅持一手抓黨建,一手抓扶貧,積極探索以黨建帶扶貧、以扶貧促黨建的新模式,努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要選好班子。堅持抓基層、打基礎,抓班子、帶隊伍,培養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農村黨員干部,選好配強貧困村領導班子,凝聚農村發展正能量,把基層黨組織建成推動經濟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要帶好班子。充分發揮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的作用,通過對他們的傳、幫、帶,大力培養能夠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雙帶型”干部,培養政治素質強和發展能力強的“雙強型”干部,讓優秀黨員在支部中“唱主角”,讓致富能手在班子里“挑大梁”。要管好班子。扎實推進以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活動、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等“五基”建設,全面推行“一核心三組織五基本”(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發揮村民委員會、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落實崗位承諾制、村干部值班和周例會制、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黨員管理積分制、“四議兩公開”制)治理模式,監督好扶貧、低保及其他專項補貼等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徹底清除村干部中途截留、索拿卡要等問題,讓扶貧款用得其所、用出效益,確保各項惠民政策逐一落實,實現“黨建+扶貧”的雙贏局面。
脫貧攻堅要以創新的方式為路徑。改革創新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招。脫貧攻堅推進到今天,靠老辦法、老套路難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必須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任何有價值的創新,都只能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結合新田實際,要搶抓互聯網+的戰略機遇。立足富硒特色,打造“互聯網+富硒”模式。搶抓湖南金橋國際擬在我縣籌建“互聯網+富硒農業孵化園”、阿里巴巴來新田商談淘寶落地選點等契機,發展電商扶貧,推動新田富硒農產品與廣闊國內外市場對接,拓寬貧困農民脫貧致富路徑。要創新“扶智”新形式。急功近利的扶貧方式,既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產生的根源問題,也很容易養出一批靠政策吃飯的懶漢。“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加強對貧困人口的智力扶持,才能最終解決“扶而難脫貧”的問題。要加快教育強縣計劃的實施,通過開辦農民學校、技能培訓等方式,推動貧困地區人群整體素質提升。同時,結合新田流動人口多的實際,加大異地培訓力度,讓外出貧困群眾也能掌握一技之長,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要積極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新模式。資產收益扶貧模式是國務院扶貧辦今年提出的新模式,省扶貧辦正在江永縣實施一個示范項目。要大膽探索,敢于實踐,充分利用財政扶貧資金扶持建成的村集體經濟產業、能創收的固定資產等,明確貧困人口擁有股份的辦法幫助貧困人口增加收入,拓寬脫貧致富路子。要建立涉農資金整合統籌機制。針對涉農資金多頭下達、零敲碎打、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現象,在整合統籌涉農資金上大膽嘗試和探索,爭取省市出臺相關政策,從更高的層面、更深的層次、更廣的范圍解決涉農資金整合難題,集中財力辦大事,做大扶貧資金總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脫貧攻堅要以群眾的參與為關鍵。脫貧攻堅是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上世紀六十年代,新田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戰天斗地的精神,改田改土、大辦水利、發展集體經濟,一舉甩掉吃救濟糧帽子,改變了貧困落后面貌,贏得了一代偉人毛澤東“南有新田”的高度贊譽。這一歷史事實告訴我們:群眾的問題要從根本上靠群眾的參與來解決。搞好扶貧開發工作,不僅離不開黨委、政府的引導和扶持,而且需要最大限度調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他們窮則思變、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群眾參與要發揮扶持對象在發展過程中的決策作用。脫貧攻堅,只有堅持群眾缺什么就幫扶什么,真正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積極響應和支持。脫貧攻堅過程中,不能包辦代替、強迫命令,要通過派出駐村幫扶工作組召開村委會和群眾代表座談會等多種方式,讓群眾充分討論,尊重群眾話語權,讓群眾行使決策權,參與項目選擇,發動貧困村群眾積極參與扶貧工作,與鄉村共同制定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群眾滿意的扶貧規劃,使扶貧工作收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群眾參與需要保障扶持對象對資源控制。發揮農村土地等資源效益,賦權于民,讓利于民,才能調動最廣大群眾的生產積極性,真正實現貧困群眾在扶貧和脫貧事業的主體地位。當前,應搶抓土地確權工作契機,加快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同時,鼓勵鄉村兩級組建土地流轉信托公司和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將確權到戶的土地集中流轉到土地信托公司和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名下,由信托公司和專業合作社向農戶作出支付租金或土地入股分紅的承諾,再組織從事農業產業開發的公司或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實施規模特色農業產業開發,發揮土地效益,使貧困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群眾參與要廣泛動員社會幫扶力量,拓展和挖掘社會扶貧的空間和潛力。建立和完善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制度,才能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環境,有效吸引各種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配置、各種市場主體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政府在加大扶貧開發投入的同時,要加強頂層設計,堅持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用足用活產業扶貧、金融扶貧、社會扶貧政策,有效撬動信貸資金、民間資本參與脫貧攻堅,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
(作者唐軍系中共新田縣委書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