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唐盛堯:淺談農業走出去問題

[ 作者:唐盛堯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20 錄入:王惠敏 ]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結合自己多年從事農業國際合作工作實踐,以及自己所學、所見、所聞,我談談自己對農業走出去的一些粗淺認識和體會。

  一、中國農業走出去概況

  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實施農業走出去,是實現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轉移國內農業過剩產能的重要途徑,是布局全球戰略農產品資源、分享世界農產品市場的重要手段,是利用國家外匯盈余、減少貿易摩擦的有效形式,是服務國家整體外交戰略、提升中國農業地位和競爭力的重要方式。

  中國農業“走出去”始于1985年的中國第一支遠洋漁業船隊開赴西非海岸,經過近30年的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以遠洋漁業和農墾等國有企業為龍頭、民營企業為新興力量,全國共有197個境內企業在五大洲的51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資源合作開發,重點集中在大豆、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和天然橡膠、棕櫚、劍麻、甘蔗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加工和遠洋漁業捕撈等,累計投資30.03億美元,租用和購買土地181.11萬公頃。其中,租用土地(10年以上)118.68萬公頃,占65.5%,購買土地62.43萬公頃,占34.5%。2012年,我國遠洋漁業總產量110萬噸,總產值100億元。

  國有企業是農業走出去的先行者。截至2012年底,全國農墾系統共有23個墾區實現境外種植面積18萬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15.6萬公頃,天然橡膠種植面積1.7萬公頃。2012年實現產值166.3億元,凈利潤18.8億元;中化集團在非洲、印尼、馬來西亞等地獲得天然橡膠種植面積和土地儲備12萬公頃,年加工能力53萬噸。

  遠洋漁業捕撈、農墾境外熱作種植加工合作和部分民營企業的海外投資合作,成為過去幾十年農業走出去的主要領域和模式。進入新世紀后,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逐步增強以及國內外農產品市場接軌的不斷推進,國際并購已成為促進中國農業“走出去”和國際化的重要模式,中糧和上海光明食品集團在這方面已走出了堅實的步伐。

  中糧集團2011年投資1.3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第四大糖業公司Tully糖廠,年產糖約25萬噸,相當于2012年我國食糖進口總量的6.7%。中糧今年分別收購了荷蘭農產品貿易集團尼德拉(Nidera)及香港來寶集團旗下的來寶農業,旨在拓展農業的全球產業鏈,努力增強其在國際糧食貿易市場的地位與話語權。除ABCD四大糧商外,中糧已經成為全球第五大糧商。重慶紅蜻蜓油脂公司在巴西收購7萬公頃的兩個農場。

  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對外農業投資合作。黑龍江東寧華信工貿公司2004年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開展農業合作,現擁有耕地面積5萬公頃;天津聚龍投資集團投資3.35億美元,通過收購印尼3家私人公司,在印尼獲得總面積3.7萬公頃的三個棕櫚種植園,現已開發種植油棕2.7萬公頃;湖北萬寶糧油有限公司2012年與莫桑比克政府簽訂了2萬公頃的土地租賃協議,開展以水稻為主、玉米為輔的糧食作物種植。

  上海光明集團2009年成功收購了有外資背景的云南最大制糖企業——英茂糖業60%的股權,使集團糖業資源控制達到75萬噸,成為國內最大、產加銷一體化的糖業龍頭企業,通過三年經營已收回全部投資。2010年9月,光明乳業收購了新西蘭第二大乳品企業——新萊特乳業51%股權,實現當年投資當年見效。2011年8月,上海糖酒集團收購了澳大利亞排名較前的綜合食品品牌運營商和分銷代理商——瑪納森食品公司75%股權,將上海食品集團網絡渠道資源延伸到海外,該并購項目在第二屆中國海外投資年會上被香港中國商會和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評選為“2012中國海外投資年度最佳案例”。2012年6月,上海糖酒集團收購了英國第二大谷物類食品制造商——維多麥公司60%股權,完成了當時國內食品產業最大的一宗海外收購。2013年7月,新萊特乳業在新西蘭主板市場成功上市,成為了中國海外收購業務中第一個成功推動被收購實體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掛牌上市的項目。

  被國際投資融資行業認可是光明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條件。在融資中,光明食品集團按照國際上融資的規則,邀請了世界三大信用評級機構(標普、惠譽、穆迪)對其進行信用評級。最終,這三家評級機構均評其為“投資級”,使其成為上海第一家在境外發行投資級國際債券評級的公司。該集團境外融資主要通過銀行貸款(俱樂部融資)和發行美元債等方式籌集資金,降低了成本和貸款利率2%~3%。

  二、農業走出去的意義及政府的作用

  傳統意義上講,產品、技術、資金、成套設備、人員、服務等走出國門應該都屬于走出去的范疇。過去我們一般講產品、技術和服務出口,工程承包,勞務輸出等,現在范圍應更廣,如資金、文化、發展經驗等都在走出去,對外投資、購買外國國債、興辦孔子學院、研討中國模式等等都應該屬于走出去的范疇。就是說,除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東西,即硬東西,還有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即軟東西。

  走出去可以獲取戰略資源,如石油、天然氣、貴金屬或有色金屬礦產等;走出去可以擴大市場空間,減少貿易摩擦。不是在中國生產的市場準入條件可能更好,或者在銷售目的國生產的,就可以沒有關稅、配額和技術壁壘等;走出去可以為國家的巨額外匯余額尋找更好的出路;走出去可以轉移過剩產能,在更大的地域和市場促進就業,實現國內就業轉移(去國外就業);走出去可以經營布局經濟全球化,培育中國的大型跨國企業,在全球經濟技術分工協作中爭奪有利地位。

  我們走出去還可以制定新規則,提高話語權和定價權。烏拉圭回合農業談判,中國是觀察員,我們農業部門是旁觀者,我們只能服從結果。入世時,農業部門照樣沒有發言權,結果農產品的平均關稅水平被削減到了15.2%,我們關注的糧棉油糖除了配額管理就沒別的手段了,配額外關稅也很低,可其他國家關注的核心產品關稅可高達1000%以上。好在現在的多哈回合農業談判、自貿區農業談判、中美肉類貿易談判等都以農業部為主,我們就有話語權,我們的核心關注就得以維護。

  目前我們在國際農產品市場的話語權很低,或者可以說沒有,甚至任人宰割。目前我們的影響力就是經濟學上說的大國效應,我們一多進口某商品,國際市場該商品價格就上漲,我們一出口某農產品,該農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就下跌。我們雖是大宗商品的大買家,但沒有定價權,四大糧商控制了世界大宗農產品貿易的50%~80%,幾大跨國公司不僅控制了世界油料市場90%的份額,而且國際跨國公司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優勢和對全球供應鏈的牢牢掌控,正在逐步侵占我國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國內市場,控制了中國油料及其加工品市場的70%的份額,并正在向玉米、棉花等農產品領域延伸。

  總之,我們走出去就是要解決國家和所在國長期持續發展的戰略問題、積極參與全球化發展和世界格局布局。

  農業走出去的主體是農業企業,政府能幫助企業走出去發揮什么作用呢?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布局全球的農業走出去戰略,引導企業到國外進行有序布局和合作開發,協調解決企業的相關問題。從國內角度講,政府要制定產業指導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金融保險政策等,提供融資或資本金支持,減少和排除境外貿易投資壁壘,加強風險預警。從國際角度講,需與國外政府部門商簽多邊和雙邊協定(自貿區、投資保護、避免雙重征稅、貨幣互換);建立農業部門間工作機制,制定工作計劃和重點,協商解決企業走出去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監管在利益驅動下的走出去企業的不良行為,維護國家長遠利益和形象;提供外交支持和領事保護,等等。

  三、一些思考和建議

  毫無疑問,農業走出去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除了缺乏政府的規劃指導和政策支持外,更重要的還是體現在作為實施主體的企業。我們走出去的企業多多少少存在以下一些問題,風險防范意識不足,守法意識不足,尊重當地風俗習慣意識不足,社會責任和形象意識不足,屬地化經營水平低,企業內部管理水平低。要使農業走出去真正成為合理利用國內外資源和接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有效方式,使中國企業成為有實力有競爭力、有信譽、有社會責任感的知名國際企業,個人認為很有必要從以下幾方面思考問題和執行項目。

  一是要盡量當地化,不要將國內的一些不良(非法)做法移植到國外。中國經濟和農業發展成績為世人稱道,經驗值得發展中國家分享。然而,不少國內企業在實施海外農業投資開發過程中,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將國內的占地為王思維、農業高投入高產出模式、喧賓奪主一擁而上方式等運用到農業生產和項目管理中,無形中形成極具中國人特色的中國片區或項目區,讓外方感覺既不公開透明又神秘異類,很容易導致相互誤解、摩擦甚至沖突,難以獲得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支持,時間一長,投資或項目就無法堅持下去。

  2015年11月加納大使在海南萬寧的中非農業合作研討會上講得很誠懇,他說,土地敏感復雜,不要去中餐館、找中國人,不要找政府找部長,要找當地人找酋長,要小步慢進,不要好高騖遠、急功近利。

  當然,我們也有一些企業的成功模式,如廣墾在馬來西亞的橡膠項目,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生產、經營、管理基本用當地人,還在當地修學校搞捐贈等公益事業,受到當地政府和老百姓的普遍歡迎和支持。

  二是要尊重當地法律習俗,解決當地關注的民生問題,不要總想以我為主。進入前,要研究論證風險問題,明確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對不可控風險要有有效的預案和針對性應對措施。中國企業需要尊重當地法律法規和習俗,力求避免出現以下做法,如試圖以拉買關系、變通的方式解決所有問題(總想繞開法律和程序,只找政府),不重視環保,不遵守屬地財務稅收制度,不研究不遵守勞動保護法,不履行社會保險統籌繳納義務(尤其認為中方員工不繳納合理),不重視媒體和公關工作,不履行社會責任和公共義務,以旅游或短期訪問簽證代替工作許可簽證,不重視融入當地社會文化(以建立華人工作生活圈為榮),所有就業工種通吃,等等。前面講到的上海光明食品集團雖然并購了海外農業企業,但集團沒派一人去并購企業任職,這些并購企業照樣經營得很好,其原因值得深思。

  三要風險意識,不要腦子發熱想當然。企業在外最大的挑戰是經營環境的變化,涉及政治、行政、人文、法制、稅收、環保、勞保、福利等。企業在外最大的風險是識別不出風險。要識別風險,首先要認識到有哪些風險,然后就是“別”,也就是要分門別類,哪些是可控風險,哪些是不可控風險。如果是可控風險,要制定風險控制機制、制度和辦法并督促實施;如果是不可控風險,要有應對辦法,如買保險,設立預備風險基金等。

  四要合作競爭,不要相互拆臺。似乎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大凡在一地或一國有兩個以上的中國企業,他們之間相互不往來不溝通,更有甚者相互拆臺、競相壓價,形成惡性循環,最后以次充好、相互斗爭。因此,海外中國企業更需要進行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成長。建議成立海外農業開發合作協會,重點國家確定一個主體企業,該主體企業為一國農業開發合作協會的會長單位,在會長企業指導下各企業進行分工合作,對內相互溝通協調,對外發出一個聲音,從而形成合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人人视频久久精品视频 | 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站 | 特黄特色三级在线看国产 | 久热这里只精品国产8 |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级在线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