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大山町,一個日本貧困村的脫貧路

[ 作者:彭瑜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08 錄入:實習編輯 ]

日本大分縣日田市大山町,有900戶村民2900多人口。這里八分山谷、兩分田土。

55年前,這里的村民水稻自己種、飲水河里取,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按當時當地的標準,大山町就是一個貧困村,全村都是貧困戶。后來,大山町成立農業協同組合,引導村民發展烏梅、板栗產業?,F在,大山町戶均年純收入實現35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21萬元),村民早已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5月29日,“逐夢他鄉重慶人”日本采訪組記者在當地華人朱璽陪同下來到這里,一探大山町村民的致富路徑——

所謂農業協同組合,就是大家共同出資建成組合會,選代表帶領大家從事農業工作。

1961年,大山町農業協同組合提出“NPC運動”(意思是改變傳統農業思路,新發展烏梅、板栗產業),并組織村民到全日本各地,甚至遠赴以色列、韓國等地學習產業發展經驗。

農業協同組合一邊走進農家做動員工作,一邊培育種苗。這兩種產業很快發展起來了。

3年后,烏梅、板栗投產了,大山町逐步走出了貧困。50多年來,烏梅已成為大山町的一張名片,全日本烏梅大賽也在這里舉行。后來,大山町又發展起金針菇、薄荷、香料等種植業。

大山町一共8個生產小組,每個組主要種植一種經濟作物。

種植成功了,如何讓農產品走向市場變成商品?建立怎樣的農業協同組合與農家利潤分配機制?如何避免行情好時農家將農產品賣給市場,行情低迷時農業協同組合拒絕收購農產品?

這么多年來,大山町探索建立了三種利潤分配機制,保證了農家與農業協同組合的利益。

一是農家通過農業協同組合在各地設置的代銷點,將農產品直接銷往市場,87%的利潤歸農家,13%的利潤作為農業協同組合手續費。

二是行情低迷時,為保證農家利益,農業協調組合建立加工廠,以烏梅等做原材料,加工成飲料、干果等多種加工產品。

三是農業協同組合在大分、福岡等縣市建立多個直銷店負責銷售,農家自己定價,且每件農產品注明生產者、出產日期、農家信息,利潤的80%歸農戶,20%歸農業協同組合,如產品賣不出去則農家承擔損失。

據了解,農業協同組合不以盈利為目的,唯一工作目的就是服務900戶農家生產。農戶因此與農業協同組合融為“命運共同體”,一起面對市場起伏。

現在,大山町有了農產品加工廠、9個農產品直銷店,還有自己的餐廳、面包店、超市等,加工生產農產品近60個品種,900農家每年每戶平均利潤達350萬日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重慶日報 2016-06-0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 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