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籌錢就三條路,一是向親戚朋友借;二是以種補種,前一個季節賣出去的農產品回籠一些資金,馬上投入到下一季種苗的培育里;三是種苗公司提供的委托貸款。”廈門同安區家庭農場主李慶鵬告訴記者,他投入現代農業八年來,就找銀行貸過兩次款,一次是10萬,一次是30萬,每次貸款都要往返銀行多次才能辦下來。
“受制于信息不完備不對稱、農村資源難以流轉、抵質押條件缺乏、農村金融風險高等問題的制約,‘三農’融資難問題客觀上長期存在。”同安區農林局副局長陳育才說。
不過,這一困境有望得到紓解。7月6日,廈門首個農業供應鏈金融平臺——金圓永利農業金融平臺正式成立,該平臺嘗試通過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產業鏈的上下游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助力解決“三農”融資難問題,當天就有8家合作社簽約。
該平臺項目籌建組負責人黃永忠介紹,該項目目前只針對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的上下游客戶,業務閉環是該平臺最大的特色。當農戶、農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取得貸款時,資金并不直接劃撥給他們,而是劃撥給與其合作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再由龍頭企業將生產資料提供給貸款方。等到農戶種植出產品后,要賣給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在支付收購款時,將首先支付到這個平臺來還貸,余下的部分才給農戶。在此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由平臺跟蹤監管。
在黃永忠看來,該平臺有助于將一個個分散的農戶導入到農業合作的大體系中,緩解他們銷售難、貸款難等問題;還可以有效解決訂單農業中個別農戶不守約的問題;最后通過該模式,金融機構也能實現有效的風險防范。
據了解,該平臺搭建后,將呈現同安農業核心企業的上下游客戶在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需求和項目情況,并提供批量化的客戶給金融機構或扶持“三農”發展的基金,為農戶或者農業合作社尋找資金方。
“農村土地都是集體產權,所以我們在擴大生產時,往往受制于缺乏抵押物而無法向銀行貸款,這是許多農民創業時遇到的大瓶頸。有了這個平臺,不用抵押物也可以申請到貸款,對于農戶的創業熱情,無疑是極大的鼓舞。”廈門市青云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曉晴說。
記者點評>>>
鼓勵發展現代農業,解決融資難是重中之重。受限于現有產權制度、登記流轉制度,農村許多資產無法直接轉化成有效的抵(質)押品,所以當務之急是破解這一梗阻。
去年以來,我省不少縣市開始嘗試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其中,漳浦、沙縣等10個縣市成為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晉江、古田、上杭、石獅成為全國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業務試點。此外,也有一些地區通過鼓勵和支持金融創新,讓農村創業者通過新的融資途徑申請到貸款。
不少農民坦言,希望創新的步子能更大一些,政策的涵蓋范圍更廣一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