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從田野里打撈文化村莊

[ 作者:譚志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14 錄入:王惠敏 ]

廣東有多少個自然村落,每個村的歷史沿革是怎樣的,有哪些人文底蘊、風土人情?為了填補這項空白,廣東從去年5月起啟動了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旨在摸清18萬個自然村落的基本情況和歷史人文狀況。經過前期試點,一批村莊被從鄉村田野里“打撈”出來,以文字、圖片的形式清晰地呈現在鄉鄰面前。

填補省情空白

廣東省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是廣東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一項針對鄉村省情的調查工作,由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擔任普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按照“能查盡查”的原則,普查內容涉及方言、民居、宗祠、風俗習慣、家譜族譜、家規族規、文物遺址、掌故傳說等19項,以全面摸清自然村落歷史人文狀況。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李培林表示,像廣東這樣面向全省18萬個自然村開展全面基礎的省情調查,用資料和數據刻畫出18萬個村落的大千世界萬種風情,在全國還是首次。它不僅為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人類學、民俗學等眾多領域的研究提供寶貴素材,也為政府相關決策提供基礎性的資政信息。

廣東是移民大省,中原文化與當地的百越文化、海外傳入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地方特色濃郁的嶺南文化。自然村落保存的歷史人文印記是嶺南文化基本的組成元素。如佛山市五區現有自然村落4760個,大部分村莊始建于明清時期,部分村莊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兩宋時期。又如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鳳凰古村,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是廣東省內古建筑最集中、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典型的廣府民居建筑群之一。

然而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不少自然村落中保存的歷史人文印記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亟待搶救與保護。自由撰稿人郭海鴻是梅州市蕉嶺縣人,他的老家享有“最美古村落”的美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不過,近年來,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村里人以老人和小孩為主,很多傳統文化活動已經無法開展。

郭海鴻現居深圳,這里的村落從傳統文化角度看卻沒有他的老家那么幸運。他說,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發展很快,很多村落基本上是一個全新的城區,“古村落”的建筑、實物蕩然無存或遺留稀少。“對外來人,它只是一個地名,只有原住民的記憶里,才有‘村’的印記。”郭海鴻表示。

而在東莞市東城街道,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隨著古村落消失了。如當地曾經流行種麻,村民們用來制作麻繩。如今,這里已經不再有人種麻,編織麻繩的技藝也逐漸失傳。

廣發動齊參與

廣東各地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作為搶救與保護嶺南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項基礎性文化工作和搶救性文化工程推進。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普查試點工作在37個鄉鎮(街道)開展。普查工作量大,發動面也很廣,省、市、縣、鎮、行政村、自然村全部參與。除了全省地方志系統的工作人員外,離退休干部、教師、學生和志愿者、村民紛紛參與其中。

肇慶市高要區回龍鎮有34個自然村符合普查范圍,各村各具特色,歷史文化底蘊深淺不一。高要區地方志辦以鎮駐村干部和村干部一起進村入戶普查為基本模式,并聘請村中熱心人士、長者、名人后代擔任普查調研員,協助重點攻克普查重點和難點問題。

廣州市從化區鰲頭鎮利用宣傳欄、宣傳標語、橫幅、海報、LED宣傳欄、微信等宣傳工具,重點在村莊、圩場、學校、村民活動區等場所開展宣傳活動。各村通過邀請老黨員、老干部進行講學,拜訪和電話訪問民間人士和知識分子等方式,收集各類歷史和人文資料。4名文化程度較高、熟悉農村情況的大學生村官組成業務骨干,負責全鎮各自然村的資料收集和整理。

今年暑假,龍川縣30多名暑期回鄉的大學生加入到普查工作隊伍中。他們經過培訓后,分組奔赴各村開展普查工作,力爭2017年底完成《廣東省自然村落歷史人文調查(龍川卷)》的編纂工作。

在吳川市,380多名普查志愿者組成了廣東省首支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分赴全市各自然村進行普查工作。

而廣州市番禺區東環街道文體中心聘請了專業的航拍人員,對8個自然村落進行全方位拍攝,尋找、記錄各村落的特色內容,發掘出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民居和古建筑。

記憶中的村莊活了

在東莞市東城街道,崗貝社區最先享受到發展的紅利。如今,這里高樓林立、商貿繁榮,當年的村貌已不見一絲蹤影。“很多人沒想到,就在繁華的街巷中,隱藏著一條形成于明代,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劉汝勝說。他是東城街道文化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參與了這次古村落普查試點工作。

6月至7月,東莞市東城街道普查小組一行8人基本理清了全街道118個自然村落的歷史人文資料。普查工作人員錢錫平說,東城有118個自然村,每個自然村都有歷史故事,這次普查摸清了各個村的來由、歷史淵源,甚至民間故事、經濟發展狀況,可以為政府決策或者日后發展提供最基本的數據。

劉汝勝說,通過這次普查,深刻地感受到了東城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以前,東城到處都是田地、魚塘、山林、小路,人們都以種地為生。如今,田地沒有了,到處都是廠房和高樓大廈。但是,歷史的印跡還在。在鰲峙塘村,普查隊員們發現了一個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村落,有30多座建于清末至民國的瓦房,以及一條麻石鋪砌的道路。

1000多篇近200萬字的村落概況文稿,這是廣東省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試點的成果。通過走訪、調查,一個個充滿鄉情的村莊從原住民的口述里、從城市檔案館里被打撈起來,成為紙上的、文字影像里活生生的村莊。

郭海鴻參與普查的村落只有五六十年的村史。近年來,這里已經變成了現代化的新城區,原來的普通民居已經被花園式小區所取代。他說,不論在城市街區的“城中村”,還是在真正的阡陌村莊里,開展這項工作都是有意義的。尤其在深圳這個現代大都市里,尋覓歷史的芳蹤,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錯落感的事。

截至今年8月底,約7萬個自然村完成村落調查和普查表填寫。據廣東省地方志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待全省18萬個自然村落的普查全部完成,預計收集到的文字資料將會超過10億字,圖片數以百萬張,以及大量的音像資料和豐富的實物資料。普查工作將于2018年完成,并出版《廣東省自然村落歷史人文調查》,2020年完成專題調研報告。在普查基礎上,建立廣東省自然村落歷史人文信息網絡服務平臺,并向黨委、政府提出挖掘歷史人文資源,保護自然村落的建議。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公共文化空中大課堂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 亚洲精品动漫卡通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观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乱码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最新精品露脸国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