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保等四方創造的產業扶貧“河池模式”剛剛運轉上路,看起來已初見成效:龍頭企業有干勁,貧困群眾有熱情,有理由相信明年老百姓會有更開心的收獲。
產業扶貧“河池模式”將政府、保險公司、龍頭企業、貧困群眾四方串接起來,形成一個產業鏈的閉環。據筆者觀察,“河池模式”除了“三方發力、四方攜手”外,還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有人保的支農融資扶持,它提供了農民“貸牛”的錢,是撬動產業鏈條運轉的源動力;二是有龍頭企業嘉豪公司確保到期收購,解決了農民賣牛的后顧之憂。老百姓養牛有來源,售牛有保證,當然會樂此不疲了。
其中,值得高度重視的是龍頭企業的作用。農業生產從分散化走向集約化,是這幾十年農業改革的大趨勢;而只有龍頭企業,才具備集約化的能力,才具備面對風云變化的市場的能力。因此,黨中央、國務院近些年多次發文,要求培育和扶持新興農業經營主體,推動農業現代化。訴求即在于此。
試想,如果這個產業鏈條里缺少了龍頭企業,由政府買牛給貧困群眾,貧困群眾把牛養大之后又賣給誰?單個的貧困群眾將何以面對波云譎詭的市場?
因此,在產業扶貧里,政府的組織、保險公司的助力,固然不可缺少,但龍頭企業的積極參與、穿針引線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環。他們承受著市場變化的風險,這是其他幾個主體所不具備的能力。
在扶貧工作中,政府承擔首要責任,但是在產業扶貧里,還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和功能。如果有些地方政府對此沒有認識或者認識不充分,那就要當心失敗的風險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保險報·中保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