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環境與農民參與的田園綜合體正帶領農民走上一條致富之路。“田園綜合體”是在“田園”的大背景下,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為載體,實現農業的轉型升級,參與建設和受益的主體是農民和合作社。因此,田園綜合體開發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
堅持以人為本,強調可持續發展。“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這切合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是人民對向往美好農業農村生活需要的提質。田園綜合體開發強調人和產業的可持續,一是要找準農業本身的發展定位。從單一的農業開發到多元素的綜合,再到向其他領域擴展成多個產業跨鏈條循環;二是要把握好“三產”有機融合的比重。因地制宜,既實現產業間合作共贏,又為構建城鄉共享、可持續聯動發展發力。三是要堅持長遠利益,特別是保護農民利益。保護好農民的就業創業、產業發展收益、鄉村文化遺產、農村生態環境等權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在人。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著力點是要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要將村民生產生活真正融入田園綜合體建設中,強調產業效益突出,輻射能力強,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增收,田園綜合體才是可持續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三農”現代化。如果說產業是田園綜合體的骨骼,那么“三農”現代化就是血肉了。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全方位的現代化。要實現規范土地流轉,促進多產融合,為田園綜合體強化造血功能;需要基層黨組織凝心聚力,加強鄉風文明整治,進行有效的村民自理,建設和諧美好生態宜居的田園,為田園綜合體暢通發展空間;需要農民現代化,關注互聯網+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帶來產業升級機遇,加大對農民電子商務培訓力度,推動擴大農產品網上銷售,促進綠水青山在網上變成村民口袋里的金山銀山,用電商的大數據倒推產業轉型,促進農村創業,改善民生,帶動就近就地就業,為田園綜合體強化輸血能力。如果沒有“三農”現代化,沒有新型農業主體加入,田園綜合體終將是空殼。
堅持以人為本,注入人文情懷。田園綜合體不僅是產業的融合,更是文化的傳承。“田園”二字,就蘊含著一種“向往”的情懷。自然秀麗的田園風光,是回歸鄉村心靈的寄托;悠久多彩的文化,是歷史記憶的保留,是人文美與自然美的有機統一。如果毫無情感的開發,盲目追求華麗的裝修,缺乏文化的挖掘,那么這樣的田園綜合體就只是冷冰冰的項目,大興土木,既浪費了資源,又傷害了當地人的感情,是非常可悲的。
田園綜合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迫切需要,是建設富強文明和諧美麗現代化國家的又一偉大的實踐。作為農村基層干部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理念,為田園綜合體搞好宣傳推廣,讓無數個田園綜合體科學地、有序推進,生根落地,開花結果。讓未來的農村變成令人向往的地方,未來的農業成為有最有前景的產業,未來新型農民最終也會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華聲在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