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民歌,都是來自社會民間生活的鮮活見證。然而,市場經濟的驅動,使群眾生活觀念、價值觀念發生了變化,從過去封閉的小農生產方式迅速走向開放,追求奔小康、求富足,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經濟生活中去,特別是農村中很多青年人紛紛離鄉外出務工,作為民歌活動主體的農村陣地日漸縮小。民歌是我國歷代先輩歷經滄桑創造出來的文化成果,應該大力加以保護、傳承和發展。多姿多彩的中國民歌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這是中國文化的根,而中國文化的根在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身上,保護和傳承我國的民歌,是每一位中國人的責任。如何傳承保護和發展好中國民歌呢?
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民歌的保護意識。保護和傳承民歌不是哪一個部門、哪一些人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要面向全社會開展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遺產的教育,讓全社會都感受到民族文化遺產的魅力,從而提高全社會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意識。只有人人都懂得保護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保護和傳承發展好多姿多彩的中國民歌。
二是要有組織、有力度地挖掘、收集、整理各民族民歌,并推廣傳播。這就需要政府的牽頭和大力支持。長期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苑利指出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過程中,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睂嵺`已經證明,沒有政府出面,不能建立完整的管理機制、配套的法規體制、科學的系統教育體制,遺產及其傳承人很難得到有效保護。
三是要利用現代科技傳播手段,擴大民歌的傳播。民歌傳承,歷來都是言傳口授、耳染心記的方式。在今天這個信息化時代,僅僅依靠傳統的傳承方式顯然已不適應了。為了有效地保護和傳承民歌的優秀遺產,使更多的人能感受到它的美,就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傳播手段,對民歌演唱進行錄音、錄像,將其中的精品制成光盤,并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廣為傳播,擴大民歌的影響。
四是把優秀的民歌引入到民族聲樂藝術教育教學與研究之中,并使之成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按照民族聲樂教育教學的常規教學方法和步驟,讓學生進行廣泛深入的演唱藝術教學實踐,努力培養一代又一代優秀的演唱人才,再通過他們的傳唱使這些珍貴的藝術世代相傳。如像云南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學校就把做課間廣播操的時間變成傳統的民間歌舞“打歌”,使彝族的“打歌”真正得到了傳承保護和發展。
五是結合旅游開發,使民歌與旅游互動發展。結合旅游開發,使民歌與旅游經濟互動發展,是民歌的傳承保護和發展的又一最佳結合點。人們出來旅游,一方面是要觀賞自然風光,感受祖國山河之美,另一方面還要涉獵各地的風土人情,了解從未見過的新鮮事物。民歌正是因為有其與當地民風民俗不可分割的關系和古樸濃郁的鄉土氣息,才使外來游客大開眼界,對當地民歌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同時,民歌本身就是很好的旅游資源,把它與旅游經濟開發結合起來,就能實現互動互惠,共同發展。
總之,一切傳統民歌都是傳承的,又在傳承中不斷演變。可以說,沒有傳承及演變,就沒有民歌文化的發展 ;不再傳承演變的民歌文化,將是僵滯的民歌文化。中國民歌的保護與傳承就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也是對中華民族精神之根的呼喚、認同與養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鄉鎮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