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特色小鎮興起于浙江,經過幾年的建設,創新地推動了“產、城、人、文”融合,為破解空間資源瓶頸、產業轉型升級、改善人居環境、推進新型城鎮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對探索新型小城鎮之路有重要意義。
首先,建設特色小鎮有助于緩解大城市病。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人口擁擠、交通堵塞、就業困難、住房緊張、貧富兩極分化、公共衛生惡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各種不良癥狀。建設特色小鎮,可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農業勞動力就地就業,或向特色小鎮轉移就業和遷移定居,吸納和聚集城鄉人口,進而緩解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帶來的資源環境壓力,緩解大中城市發展壓力。
其次,建設特色小鎮有助于城鄉一體化。從浙江、貴州等地近年來特色小鎮建設的實踐和經驗來看,特色小鎮分布面廣,離廣大農村最近,能夠充分發揮其輻射作用,具有連接城鄉發展、承接產業轉移、傳遞城市文明的重要作用。建設特色小鎮,可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實現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進而推動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把特色小鎮建設成為,讓老百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最佳處所。
最后,建設特色小鎮有助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色小鎮可以為現代創業群體提供個性化的創業需求供給,也可以為不同的群體提供有效的需求供給,將農民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生態融合起來,將旅游和文化結合起來,通過擴大有效供給、促進創新創業,將特色小鎮打造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如浙江的云棲小鎮以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為特色,而夢想小鎮則以“互聯網創業+風險投資”為特色;海南海口市石山鎮,則是以“互聯網+農業”作為重要突破口在全國率先創建了互聯網農業小鎮。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網、通信網和互聯網已形成,高速鐵路網正在迅速鋪開,為人員和物資在城鄉和城市之間流動創造了良好條件,為城鎮化結構和布局調整提供了物質保證。縱觀全局,加快發展特色小鎮的條件已經成熟??偨Y國內外經驗,搞好特色小鎮建設應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抓好規劃設計。特色小鎮的本質就在于“特”, 要在“特”上做足文章,不僅要標新立異,更更要堅持和突出小鎮的歷史文化特色,防止千篇一律,實現個性化發展。特色小鎮規劃要站位高,請相關專家進行高起點的規劃和設計,要有前瞻性和可行性,找準發展定位搶占市場制高點,將人文美與自然美有機統一,將村民生產生活真正融入到小鎮建設中,增強小鎮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抓好資源利用。要立足自身環境和資源稟賦,充分把握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在尊重自然、尊重規律、尊重當地民俗的前提下,對當地農村的資源稟賦和鄉村傳統文化等進行系統梳理、綜合利用。要針對市場需求和變化,從新創意入手,把鄉村特有的文化元素、文化符號等等恰當地融入農村發展的各大產業體系中,走農旅結合、文旅互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特色發展之路。
(三)抓好宣傳推廣。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一去不返,好東西如果不宣傳,不推廣,就很難形成足夠的市場認知度。在新媒體時代,要充分發揮融媒體優勢,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興媒體,加大對特色小鎮建設的宣傳力度,唱響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強吸引力,擴大影響力。
(四)抓好持續發展。發展特色小鎮,涵蓋內容豐富多元,但最核心的是產業。發展特色小城鎮應從產業抓起,依靠產業集聚人口、發展經濟、提供服務。以產立鎮、以產帶鎮、以產興鎮,實現產鎮統籌和協調發展,促進從小鎮資源到小鎮產業,從小鎮產業到小鎮經濟,從小鎮經濟到小鎮發展,為中國特色小鎮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和支撐。培育產業集群,發揮產業集聚效應,促進產城融合,以產帶城,以產興城,最終提高城鎮化的吸納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發展道路。
作者系“三農”問題研習者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三農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