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鄉的二十一年,我做了很多事,參加了很多事,也看到了很多事,挑出幾件回放一下,希望能讓老人勾起回憶,讓年輕人了解過去。
當時的農民這樣出工。我當生產隊長時,我們是集體出工,統一收工。生產隊二百多人,戶挨戶,成一字形排開,足有兩公里長。我每天早上四點多鐘就起床,逐一進行派工,從頭到尾,足足要一個小時,回到鐘臺,敲響鐘聲,大家按照領到的任務,奔赴勞動地點,鐘聲響四分鐘后,繩子一拉,沒有越過的就算遲到,扣掉0.5分到1分的工分,因為當時勞動是以工分計算報酬的,強勞動力一天12分,還有10分的、8分的。下午收工時,吹響口哨,大家聚集到一起開會,我對一天的勞動進行到人、到事的點評。飯后大家再串串門,借助月光聊聊天,天南地北,兒女情長,國家大事,無所不聊。有時候晚上組織集體學習,念念報紙和文件,有時候又練習唱歌,在我的記憶里,好像沒有人遲到、早退和缺席。
長江也能人工造。我讀初中時,看到過一件壯舉,1968年國家決定進行長江裁直改道,當時岳陽地區六個縣的強勞動力,聚集到我的家鄉,他們用手中的鋤頭,肩上的箢箕,手提肩扛造出了一條面寬一百米、底寬五十米、深十多米、長三公里的長江。如果不是我親眼所見,怎么也不會相信。我借一次到工地慰問的機會,看到了壯觀的勞動場面,上萬的勞動力挑著擔子,似乎排著整齊的隊伍,步子艱難地一步一步往上爬,把土方挑到兩百米以外的地方,上上下下就像穿梭的長龍,整齊又壯觀。他們吃的是大鍋飯,拌飯的菜都是自己帶的,酸菜、咸蘿卜、鹽豆子,等等。一周改善一次生活,煮上一鍋肉煮芽白,但一鍋芽白中找不到幾片肉。他們住在用蘆葦搭起來的棚子里,在地上鋪上一些稻草,再加上一床被子,這就是他們休息的床。晚上也沒有什么娛樂生活,湊在一起講講笑話和葷段子相互取樂。
游行喊口號也是任務。我讀中學時,學校以生產隊為單位,組建了學生路隊,早上要統一排著隊、喊著口號進學校,平時中央有什么指示精神,毛主席有什么最新指示,我們就隨時集合,一邊游行一邊喊口號,學校每周還要對路隊進行一次點評,如果路隊評不上優秀,或者哪個學生表現不好被路隊開除,將是一件臉上無光的事。所以每次只要路隊長一聲口哨,大家都會很自覺地跑到集合地點,按照分工各行其事,有的拿橫幅,有的拿小旗子。路隊的宣傳也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宣傳渠道之一,既營造了宣傳氛圍,又讓學生了解了一些社會知識,群眾也從中懂得了一些政策。
我們這樣玩游戲。我小時候基本上沒有什么文娛活動,白天聽雞叫,晚上聽狗叫,是當時的真實寫照。沒有電視、電影,也沒有電游,我們玩得最多的是打紙板,用廢紙折成三邊形、四邊形,組織幾個人進行比賽。用錘子、剪刀、布的方式排出順序,排在后面的人,把紙板放在地上,讓優先的人來拍,如果把地上的紙板拍翻了邊,就歸自己所有,繼續往下拍,直到沒拍翻邊,再換一人往下拍,由此類推,依次連續,最后收獲最多的就是勝者。還有一種游戲,叫做打波,選好一塊大磚頭,作為波墩,大家把紙板湊攏來,放在上面,然后每個人用一個銅板,朝一個方向丟,誰丟在線內的最前面,他就優先打波墩上的紙板,打掉下來多少,自己就得多少,直到打完,另外再湊,最后誰打的最多,就贏得最多。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晨光心語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