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久以來就是農業大國,但是由于人口較多而實際人均土地較少,而隨著我國與世界成功接軌,國家整體發展成為時代趨勢,而基于發展形勢下怎樣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成為了國家政府研究的重要課題,土地流轉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通過將土地給予有效性的流轉進而加速了農業年生產產量同時更將我國的農業推向了新的發展高潮。但是土地流轉在為農民帶來一定經濟利益的同時也造成了部分農民無地可種,其社保問題逐漸引起國家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初探土地流轉給農村帶來的影響作用
長久以來我國在實行雙層經營的體制之下農民的實際收入水平明顯提高,對于生產勞動的積極性也逐漸提高,但是在我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國家農業的發展就需要先進的生產設備來實現,而以往分散形式的家庭生產經濟就使得先進設備無法真正的推廣應用起來,一方面由于設備費用高昂,大部分農民無力承擔。另一方面農民也無意于對土地給予長期性的生產投資。生產設備跟不上農民的收入也無法持續增長進而也就使得我國農業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在這種背景下土地流轉的實施則為我國農業長久發展注入了一股新泉。而土地流轉給農村帶來的實際影響作用主要是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其一是有效提高土地實際利用率。我國在進行了聯產承包生產制以來很多的農民為了增加收入外出打工進而造成土地資源的大量浪費,而部分耕種能手想要擴充土地或者是投資土地卻苦于沒有足夠的土地資源。針對這種狀況土地流轉促進了土地資源能夠較好的被一些耕種能手有效利用起來。這些耕種能手對足夠的土地資源給予整體性的規劃,通過利用先進技術不斷的種植新型農業品種,實現了農業結構的良好調整和較好優化,綜合性地提高了我國有限土地資源的實際利用率。
其二是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水平。土地可以說是農民賴以生存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農民的寶貴財富。通過土地流轉可以將一些荒廢的土地集中、統一性的開發利用,流出土地一方農民可以獲得相應的租金,而流入土地一方農民則可以通過擴大生產規模更新生產方式等來實際增加自身收入。
二、探析土地流轉背景下農民社保實際存在的問題
土地是農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載體,土地流轉雖然能夠帶給農村以及農業的雙豐收,但是也會造成部分農民在流轉土地之后生活出現一定的困難。通常來講農民在沒有較為固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時候還是需要以耕種土地作為最主要的基本生活載體,對于外出務工的農民來講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城鄉二元體制影響作用下,農民作為社保體系之外的成員,一旦土地流轉就會陷入較大的困境中,這種困境主要是體現在“種田沒有資源,社保沒有機會,創業沒有資金”。而這種困境的存在可以說與農村實際社保機制具有較為緊密的關系。
(一)農村社保范圍較窄同時保障程度較低
一般而言將社保體系給予較好的健全不僅僅是有利于社會公平日漸實現同時也有利于社會關系的和諧發展。我國現今社保主要是針對國有企業以及事業單位和集體企業中的職工來講的,也就是說只有上述這些企業員工才能夠享受到社保福利,而對于農民來講既不屬于國有企業又不屬于事業單位,因而也就被排除到了社保之外。而農村的實際社保又是現今社保建設過程中較為薄弱的一項實施內容,既嚴重影響到了農村的和諧穩定,又影響到了農村的長遠性發展。我國在長久的農村社保實施方面,在具體社保范圍上無論是醫療保障還是相關社會救助以及養老保險等等都還處于較窄的發展階段。
(二)農村社保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
通常在國外其他國家對于社保的資金支持往往是由國家政府直接給予支持,可以是直接性的進行地方撥款還可以是個體與國家共同來承擔,對于后一種狀況個體僅僅是需要承擔較小一部分的資金,而國家則是承擔主要資金投入。但是我國社保的實際實施方式卻正好和國外國家相背離,對于農村社保而言主要是依靠廣大農民個體來進行資金繳納籌集,而國家僅僅是作為補充身份來給予一定資金補充。相較于國外發達國家來講社保資金支出占到財政總支出最高的為加拿大,占比為百分之三十九:其次是日本,占比為百分之三十七;而我國實際社保占比僅僅是百分之十二。而這百分之十二還主要是用來給予城鎮資金支持,由此農村實際得到的社保資金就少之又少。此外在長久建設農村社保的過程中,農民個體責任過于凸顯,而集體以及國家責任則過于隱化。農民由于本身收入有限因而從本質上來講是不可能擔負起社保支出的,因而長期發展之下就形成了農村社保缺乏較為足夠的資金支持進而不得不將社保標準進行層層化的降低。最終影響到農民在土地流轉之后產生種種社保障礙。
(三)農村社保缺乏科學化的管理機制
現今可以說農村的社保主要還是以民政作為主要建設依據。其主要承擔著社會優撫以及社會救濟等方面相關業務。其中醫療保障業務主要是由衛生部門進行負責和管理,而農村保險等業務則主要是由扶貧辦以及相關農業局等部門進行主要負責和管理。從一定程度上來講農村的社會保障實施工作是通過多個部門進行良好協作而完成的,但是現實中多個部門負責也會使得合作出現意見分歧,不同部分從自身利益出發采取不同視角看到社保問題,因而也就導致了在部門合作過程中互相扯皮互相攀比現象較多發生,進而嚴重影響到社保工作的有序開展。此外多個部門進行共同協作還會出現一定的短期行為現象,也就是說實際社保管理僅僅是著眼于眼前利益,而并沒有將社保的長遠性發展給予充分性的考慮。
三、探析土地流轉背景下完善農民社保的構想
對在農村實施土地流轉的背景下現今農村社保實際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應該從農民的實際利益出發,給予有效的問題解決。既要繼續推行土地流轉制度促進農村經濟以及我國農業的長久性良好發展,同時又要切實考慮到農民的實際利益,不能僅僅是看到耕種能手型農民的良好發展,還要看到土地被流轉之后的農民以及外出務工的農民的根本社保問題。
(一)拓寬農村社保范圍同時加大力度
對于農村社保以往范圍較為狹窄同時保障度較低的狀況應該不斷的將其保障范圍給予大力拓寬,同時將實際保障力度進行有效提升。具體來講需要首先從社保實際范圍上應該除了包含一定的救濟對象之外還要將農事經營不善農民納入其中,以及規定流轉農民或者是其他農民只要是愿意參保則采取低門檻納入標準。整個社保范圍應該是具備一定的動態性,即社保對象可以有出有進,提高土地流轉實施之后的社保覆蓋力度。
(二)多形式渠道化給予農村社保資金的大力籌集
任何制度的良好推行都離不開有利資金的支持,而農村社保更不例外,農村社保關系著千千萬萬農民的醫療保障以及社會救濟等等,因而缺少了有利的資金支持也就不能談農村社保的良好建設。針對該種資金短缺的狀況可以采取多形式渠道化的籌集方式。具體來講首先我國實際財政能力還不足夠完全承擔農村全部社保,因而在這種實際環境下需要我國將社保資金支出所占財政總支出的實際比例進行一定的提升,同時將增加的資金比例劃分到農村社保上,進而縮短農村與城鎮社保實際資金的較大差距。其次可以將國有資產以及相關發行的國債和減持國有股等中的一部分資金用來投入到農村社保上。其三國家可以采取強制手段將部分地方政府高賣低買獲取的差級地租大頭移到農村社保上,進而增加農村社保的實際資金來源。
(三)構建科學化的農村社保管理機制
現今國家政府已經將農村社保逐漸重視起來,強調社保要摒除多部門短暫利益考慮,從農村社保的長遠性發展入手。并且在財政方面更是加大了支持力度,目的是要對農村社保給予較好的健全和完善。主抓農民的醫療保障以及生活保障和養老保障三方面。下面就該三方面進行具體闡述:
首先從農村的生活保障來講,主要是指“最低的生活保障”,而該項保障也是我國每一個公民都應該享有的權利,也是維護每一個公民最后的生存防線,因而生活保障對象應該是將農村中每一個因病或者是因殘、災、孤而造成貧困的農民納入其中,進而方便農村進行建立統一性的救濟標準和程序,此外各地農村依據實際經濟發展狀況適當調整最低的生活保障界限,進而避免保障現過低無法實際保障農民生活,同時又避免保障過高增加地方社保壓力。
其次從農村的醫療保障來講,我國農民之所以不想流轉土地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醫療沒有保障,因而想要真正的推動土地流轉的良好發展就需要給予農村居民真正的醫療保障。具體來講建立相關大病統籌醫療制度,依據農村實際經濟能力以及農民收入實際狀況等制定較為合理科學繳費標準。集中農村現有的資金財力用集體的繳費資金來幫助農村的一些大病農民,通過該種大病統籌的互助醫療制度來給予廣大農民患者較好的醫療保障。
最后從農村的養老保障來講,地方政府需要在該方面進行大量的資金投入同時將農村的養老和城市養老給予有效性的結合,對于一些農村中無勞動力同時無依靠的孤寡老人進行重點養老支持。主要采取家庭養老以及社會養老方式來幫助農村居民逐漸實現養老方面的最大化保障。
綜上分析可知,土地流轉能夠最大化將土地的實際利用率提高起來,加速了農業發展。而土地流轉在為農民帶來一定經濟利益的同時也造成了社保問題日益凸顯,因而較好解決這些問題才能真正地促進農業以及農民的長遠發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市場》2016年第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