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Andrew Kimball:工業化農業能解決饑餓問題嗎?

[ 作者:Andrew?Kimball?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19 錄入:王惠敏 ]

“只有工業化農業才能滿足人口持續增長的糧食需求”

工業化農業能解決饑餓問題嗎?

工業化農業(IndustrialAgriculture)誕生自二戰后的美國,在大型農資公司的推廣下,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農業模式,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工業化農業對傳統農業嗤之以鼻。傳統農業的耕種和交易方式是指:農民自己留種、豢養牲畜耕作、利用有機肥料施肥、為控制雜草和害蟲生長進行間種、秸稈還田休耕、為本地市場提供動植物產品等,這些往往被工業化農業的支持者定義成無法滿足目前全世界食品需求的“原始”方式。

盡管近年來農業產量有很大提升,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缺乏食物造成的疾病和死亡仍在困擾人類。據估算,全球每天有8億人在挨餓,每年有1200萬兒童死于食物缺乏導致的營養不良。

推進工業化農業的大公司極力宣稱,持續上漲的人口壓力導致“食物不足以支撐這么多人生存”。世界農資巨頭孟山都公司曾用“猜猜誰會來吃飯?2030年世界將面對100億人口”作為其網站首頁的宣傳語。他們批評低技術含量的傳統農業“不能在當前耕地面積上生產出足以喂飽人類的食品”,“只有使用殺蟲劑,采用工業化技術以及密集型農業模式,才能短期內在固定的耕地面積上生產出足夠的糧食,以應對全球食品危機”。

數據證明:當今世界的饑餓,并不是由于糧食不足

從根本上來思考饑餓問題會發現,人口上漲、農作物產量不足導致饑餓只是農資巨頭公司的說辭。在現實中,食品增長與人口增長是可以相互匹配的。聯合國農業組織FAO的數據清晰地展示,目前世界糧食的供給是充裕的。目前的農產品產量足以每天提供給每個人3500卡路里的熱量,可以粗略換算成每人每天可以擁有將近4斤的食物,其中有2斤左右的糧食和油料作物、1斤的水果蔬菜和1斤的動物性蛋白比如蛋、奶、肉類。這足以支撐一個成年人類的日常消耗。

關于人口增長和食物供給問題,馬爾薩斯的人口模型中人口增長率等于食物生產率的情況在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在過去的35年,人均食物占有量比人口增長率高16%,我們正處于人類歷史上食物最充裕的時代。

饑餓問題的根本原因反而同工業化農業相關

第一、工業化發展,貧困與失地導致的食物依賴。

圈地運動是工業化中重要的一環,農民為了獲得生活所必要的物品不得不放棄土地,進入新興的工業化城市,并且迅速變為糊口而出賣自己廉價勞動力的工人。50年前,只有18%的發展中國家居民生活在城市,而到了2000年,城市化居民比例已高達40%,這一比例在2030年預計將達到58%。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無疑增加了失地農民的比例。

圈地運動從根本上掠奪了農民自給自足的能力,通過這種手段獲得的土地,被工業化農業公司用于生產昂貴的、用于出口的農產品,而不再供養本地的人口。圈地運動之后,城市和農村的貧民都變成了食品依賴者,所有人都只能通過購買獲得食物。失去購買能力,也就失去了獲得食物的能力。這與產量無關,增長的農業產量并不能改變貧民失地和缺乏購買力的困境,也不會從本質上解決饑餓問題。

第二、工業化農業生產成本不斷抬升,但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

在過去幾十年,化學手段和技術方法的應用,尤其是來自農業巨頭的專利種子,給第三世界的農民增加了巨大的生產成本。通過專利技術,大型農資公司及其他專利持有人通過法律手段,禁止普通農戶種植甚至已經存在多年的品種,不允許農戶從收貨中留出種子。更為甚者,利用轉基因技術設計的“一代絕育種子”甚至無法結出有繼續生存能力的種子,只能使用一次。這些手段都迫使農民購買農資公司的種子。同時因為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為了保證更高的產量,農民就需要購買更多的化學制品。

不斷增加的高投入和全世界范圍內的農產品市場競爭導致的低價,最終都加載在這些農民身上,他們在土地上投入的成本越大,收入就越低。

更為諷刺的是,盡管這些農民生產出了供給全世界的糧食,但他們自己和家人的吃飯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全世界已經有一半以上的農民失去土地或者不足以種出可以養活他們的作物。在貧困籠罩的農村,對生活感到絕望的農民選擇自殺,絕望如同疾病一樣蔓延,村莊正在漸漸消失。

第三、出口利潤吞噬本地基本需求。

在圈地運動后,集團化的農業公司為了更多利潤,并不用土地來生產可以解決當地饑餓問題的主要糧食作物,而是用來種植養殖如鮮花、甘蔗、牛肉、蝦、棉花、咖啡以及大豆這些富裕國家更歡迎的奢侈農產品。

當出口的農產品和牲畜將土地的肥力耗盡,個體小農只能被迫使用邊緣的和低產的土地種植賴以生存的食物,導致沒有充足的食物供應。盡管面對發生過嚴重饑荒的非洲,工業化農業也不生產基礎的糧食作物,而是種棉花和糖料作物。

通過對食品的消耗,將當前全球居民分成三類:

1、過度消耗:有12億人每年消耗相當于850公斤谷物的農產品,其中大部分都是肉類這種較為奢侈食物;

2、勉強溫飽:有35億人每年消耗相當于350公斤谷物的農產品,可能還要偶爾挨餓;

3、饑餓威脅:有12億人每年消耗相當于150公斤谷物的農產品,經常遭受饑餓。

按照以上的分類,工業化農業在1970-1990二十年間導致(除中國以外)的遭受饑餓的人群比例上升了11%

轉向本地農業:解決饑餓問題和可持續發展的重點

當前絕大部分的政府和私人機構消滅饑餓問題的努力都集中在如何促進技術發展,在有限耕地上生產更多農產品。但是這個誤區反而加劇了饑餓問題,同時引起了環境和社會的不可持續問題。甚至在更多食物就能解決饑餓問題的思路下,很多國家將對必需產品如食品的關注轉移到了經濟轉型、土地再分配、可持續發展和可負擔的農業實踐上。

解決饑餓問題,我們必須轉變方向,更多關注如何來支持本地農業來解決饑餓問題。本地的農民與小農場和土地的關系更為親近,他們為所生活的社群提供食物,并使用更加生態和可持續性的技術,脫離對購買食品的依賴,無疑是解決饑餓問題的一劑良方,也促進了本地經濟、生態、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致命的收獲:工業化農業的悲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日韩中文字幕 | 骚包在线-最新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午夜精品网站亚洲一级在线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 综合激情熟女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