擾著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扶貧工作也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我國能否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扶貧儼然已經成為了國之大事。而扶貧工作越往后走,也成為了越來越難以攻克的“硬骨頭”。
在過去不少地方是想爭戴貧困的帽子,多得政府支持,隨著扶貧績效的獎賞制度下行后,現在就挖空心思樹立政績,虛報脫貧的數字。干部們的正確政績觀還是有待提高。在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筆者認為國人應該換種思維方式去探究扶貧這個事物了。中國的扶貧事業任重道遠,應該摒棄“等著別人送小康”思想,杜絕“虛假脫貧”現象,把消滅貧困看成自己分內之事,要明白脫貧脫的不是個人,是整個國家的貧困帽子。拿出砸日本車、毀德國店、不買菲律賓香蕉的勇氣,拿出高吼地址“歪果”或的愛國主義情懷,祖國的脫貧事業才是真正的關鍵。
消滅貧困既是偉大理想崇高目標,具有高層價值觀,又是一項需要常年累月,極具辛勞的艱苦工作。因此,國家需要加強突出強調“實踐論”和“知行統一”觀。國人不僅要學思想,還得學實踐。
信心是命運的主宰,扶貧還得扶信心,這是一個關鍵問題。信心足了,思想的羽翼也自然就豐滿了。人有了脫貧的心,扶貧的工作的效益自會蒸蒸日上。所以,扶貧的另一要求還得地方不能有等著別人送小康的劣根性固化思維模式的存在,要激活“內因”。國家幫忙鋪橋修路、修屋建房、引進項目,好的外部材料給搭建好了,而從精神上、思想上、認識上凝聚起脫貧觀念,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國之大事,自然需要每個國人的參與,脫貧事業好比一場持久的馬拉松賽事,不管是走是跑,只要有著向往終點的信念,有著銳意進取、脫貧致富的斗志,切實轉變等、靠、要的思想,為著全社會脫貧攻堅通力協作的進程注入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擂鼓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