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扶貧是一項在特殊時期、具有特殊意義的綜合性系統性工程,具有時代的特殊性。從特征上看,兼具政治性、經濟性、區域性、復雜性和綠色性五大特性,在實施特色產業扶貧時,必須統籌兼顧,相互促進。
一、政治性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新中國成立前,我們黨領導廣大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讓廣大農民翻身得解放?,F在,我們黨領導廣大農民‘脫貧困、奔小康’,就是要讓廣大農民過上好日子”。特色產業扶貧直接關系到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增收脫貧,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人民福祉,事關黨的執政基礎和國家長治久安。
二、經濟性
特色產業扶貧從根本上講是一種經濟活動,具有市場經濟屬性和產業特點,需要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和投入,應有產出和收益,并避免市場風險。產業扶貧相對于其他扶貧工作更具嚴肅性和嚴峻性,來不得半點馬虎和隨意,特別是要少犯主觀主義錯誤,否則好心就會辦壞事。
三、區域性
貧困地區自然條件千差萬別,資源稟賦各不相同,發展基礎迥然有異;貧困人口分布點多面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幫扶需求多種多樣。就產業扶貧本身而言,是一個外來先進經濟因素深度介入的過程,載體能不能順利接納,既要考慮地域差異和群體特性,還要考慮傳統習慣和文化因素等,不能簡單地克隆照搬。
四、復雜性
客觀上,特色產業扶貧受地理區位、自然資源、發展水平和技術條件等客觀因素影響,要把多重因素匹配好、多種生產要素組合好,產業選擇和企業選擇難度大。主觀上,貧困人口思想觀念、勞動能力、致富愿望千差萬別,要充分調動貧困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改變目前扶貧開發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增強內生發展動力難度大。
五、綠色性
貧困地區大多處于江河上游、湖庫水系源頭、農牧交錯地帶,生態系統十分脆弱,生態地位極為重要。據專家統計,我國680個連片特困縣中有60%以上屬于限制開發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這些地區一旦生態環境被破壞就很難修復,不僅會動搖貧困地區發展的根基,更會威脅到國家生態安全。為此,產業扶貧必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大理州農科院新田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大理州農業信息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