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北玉米主產區玉米收儲改革的推進,傳統的糧食流通業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給新時期的糧食流通工作帶來難得的機遇和挑戰。
改革,必須堅持,不會動搖,但在推進過程中,更需要各級政府負起責任,體現政府擔當,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期得到農民、企業、政府都滿意的結果。
繼續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
一要堅持玉米購銷市場化方向,落實國家確定的玉米生產者補貼政策。為防止階段性價格大幅下降和農民“賣糧難”發生,可由中儲糧所屬企業把握收購節奏、隨行就市收購部分玉米來托市穩價。當然,也可進一步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由國家綜合過去幾年玉米產量、收購量和財政支出總額等因素,實行中央財政包干,一次性將資金撥付給省,由省里研究具體辦法,承擔起保障本地玉米收購責任。
二要加快調整完善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玉米市場化后,玉米與水稻比價關系改變。如不及時調整水稻等政策性收購價格或定價機制,理順品種間比價關系,易導致農民由玉米改種水稻,加劇水稻供需失衡。可逐年下調最低收購價水平,與市場價格接軌。改變保增收功能,只起兜底防賣難的作用。
三要鼓勵大豆種植。我國幾大糧食品種中,大豆缺口最大,不得不大量進口。近年來通過實行大豆目標價格試點,取得一定成效,東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有所增加,國家要引導農民加大大豆種植,逐步恢復國產大豆供應量。
四是未來可統一生產者補貼標準,自主決定種植。待玉米、水稻和大豆現行政策執行期結束后,無論種植何種作物,統一一個標準,以保證農民種植成本。最終由市場來調節各品種種植面積、來決定收購價格,也避免分品種種植面積核實帶來的諸多行政成本和漏洞。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突出東北地區糧食資源優勢,加快糧食大省向綠色大糧倉轉變,加快畜牧業大省向畜牧業強省轉變,加快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一是做大畜牧產業。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吸引大型飼料養殖企業來環境容量大的東北地區投資建廠,以加快“南豬北移”的進程、發展奶牛和肉牛飼料加工業,擴大玉米原料需求。
二是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的引領作用,抓龍頭、帶產業,抓產業、帶農戶。圍繞項目做文章,破解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過程中產能閑置問題、產品“初字號”問題、產品檔次不高問題。
三是推進規模經營。加強新型主體的整合和再造,打造一批家庭農場聯盟、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提高農村土地流轉率,加快培育現代農業服務組織。
積極穩妥推進國有糧企改革
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多種形式,可整合優化地方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資源,組建國有糧食企業集團,增強企業區域競爭力、影響力;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地方國有糧食企業改制重組,組建國有控股、參股的股份制企業,或與中、省直企業進行股份制合資、合作;利用產區糧源優勢、銷區市場優勢,與銷區大型企業進行多種形式合作,實現產銷深度融合;依托現有收儲網點,與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進行股份合作,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農企深度融合;發揮國有糧食企業倉容優勢,利用深加工企業加工轉化能力,鼓勵深加工企業延伸發展空間。
多措并舉提高農民收入
一是向土地增值要收入。引導和支持農民發展棚膜產業,因地制宜發展“菜瓜果菌花”、育苗等。二是向畜牧業要效益。探索推廣規模養殖帶戶增收模式,如訂單養殖、托管養殖、聯戶養殖、龍頭企業帶戶、養殖小區帶戶、合作社帶戶等,支持種養結合帶動農戶秸稈飼草增值。三是要向品牌要效益,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通過優質優價帶動農民增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糧油市場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