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唐建軍:農業生態的未來

[ 作者:唐建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4-11 錄入:王惠敏 ]

唐建軍,農業生態研究者、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科學傳播團隊首席科學家。堅持科普公益8年,認為科普是教育的延伸。推廣生態文明教育科學,傳播農業“天人合一”的可持續理念與傳統文化,倡導向自然學習生存智慧。

● 農 業 ?

民以食為天,我想天底下沒有哪一件事情比吃更重要了。說到吃,我們離不開農業這個最基礎的生產。什么是農業呢?這個話題非常有趣,農業首先是一個產業,它來源于自然,又不完全等同于自然。農業是一個自然生命過程和人類智慧的共同雜交體。它是一個人工調控的生態系統,它不像一個完全的自然過程,也不像工廠里的生產,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說農業是以動物、植物以及其他的生物為生產過程的承載體,以光能資源、土壤當中的養分、水分,以及周邊的熱量等等條件,實現了土、肥、水、種、密、保、管、工這八個生產要素的最優化配合,從而生產出人類所需要的各種農業產品。

● 原 始農 業

我們可以這么說,農業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回顧我們的過去,有統計數據顯示,人類最早先的文字甲骨文里,三分之二以上的文字,都與農業生產和吃有關,所以我們通常說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自人類文明有記載以來,農業大概有一萬年左右的歷史,在全世界的不同地方,我們的祖先們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建立了各種類型的農業生產技術體系,中國作為一個擁有古代文明的國家,也是其中之一。最早,我們的祖先主要以采集和狩獵為生,隨著人口的增加,以及對自身生活的擔心,我們開始定居下來,以取得更多的生活安全保障。在此同時,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需要,祖先們開發出了一些原始的農業方式,比如刀耕火種。實際上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是遷徙性的,因為沒有對生產過程給予太多的管理,因此土壤當中的生產能力不能夠持續地滿足農業需要,只能遷徙。所以我們稱原始的刀耕火種農業為“遷徙農業”。

● 農 業 1.0

隨著人口的進一步發展,我們的祖先充分觀察自然,又開發出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生產水平比以前更高,可以養活更多的人。但是在這種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情況下,主要還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我們稱之為“生計農業”,就是維持自己的生計。只有滿足了自己的生活需要之余,才把稍微多余的跟別人交換或者出售。然而,近兩個世紀,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不再喜歡打仗,人們忙于生產,包括農業生產和人口生產。最明顯的表現是從二戰結束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全世界的人口在飛速增加,農業要養活這么多人口,感覺很有壓力。在這種情形下,西方的一些財團和科學家,注意到了農業改進的重要性,在科學家的努力下,開始了稱之為“綠色革命”農業技術的革命。

● 農 業 2.0

綠色革命最重要的標志就是品種改良,就是傳統農作物的矮桿、半矮桿化。由于高桿到矮桿這個性狀的改變,作物能夠承受的肥料增加,也能減少倒伏的情況,而每一次倒伏都有可能導致減產,甚至失收,所以改善農作物的性狀是能夠增加獲得高產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Norman Borlaug是一位美國的科學家,以他為首的科學家在亞洲的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和墨西哥的小麥玉米改良中心,發起了一場以改良農作物品種為核心的革命,這場革命給人類的糧食生產帶來了一個飛躍的變化。因此,Norman Borlaug本人也于1970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也是諾貝爾獎一百多年來唯一一次把一個諾貝爾獎項頒布給一個農業科學家,而且到目前為止也只有這一個,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對農業進行的重大改革、引起巨大發展的農業革命。

所謂的“現代農業”,從“現代”這個詞的概念來說,它是永遠不會落伍的,但我們所說的現代農業,指的是20世紀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經過農作物品種改良,隨之配套形成的一場農業。這場農業有三個支柱:現代品種,也就是矮桿、半矮桿化的品種;農用化學品,這就是農藥、化肥、各種除草劑、保鮮劑等等;機械化,機械化以及機械能的輔助投入。這也構成了現代農業一個最重要的特點:高投入,高產出,農業2.0為解決人類饑荒做出了重大貢獻。

然而今天,我們回過頭去看197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這一場偉大的革命,其實它也帶來了很多問題,甚至在某些方面我們不得不去反思,我把它總結為這三個方面,首先是生產者,從農村里來或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在中國農村,靠純粹的糧食作物栽培是不可能富裕的。因為效益很低,生產者失去了信心和興趣。與傳統農業相比現代農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商品化,高產出才能實現商品化的目的。其次是消費者,城市作為農產品的重要消費者,由于生產過程沒有受到嚴格的控制,存在問題的農產品也有可能流到我們的餐桌,所以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的信心不高。第三,農業的面源污染問題引起了環保工作者和生活大眾的關注,由于農業的持續投入,那些沒有被農作物吸收的肥料、農藥等其他農用化學品,通過各種途徑在環境中不斷積累,現在已經嚴重地改變了土壤的結構、水體的結構、水體的質量和大氣的質量。所以一個產業如果生產者沒有興趣,消費者沒有信心,而環保者又對它多有詬病,同時這個農業生態系統當中,由于農作物的生物多樣性單一化引起的農業生態系統的風險,導致社會管理者的擔心,我想這種農業如果不改進,可能已經不行了。

● 農 業 3.0

農業是一個偉大的事業,農業從古至今已經養活了我們一萬年,農業能不能再養活我們一萬年呢?我想我還沒有那么多自信心,因為今天的農業,跟過去的農業不一樣,過去農業計劃生產,實行責任制,只要生產產品就行了,只要有足夠種類、足夠數量的產品,社會就對你滿意了。至于農民,消費者,其他方面考慮得不是很多,而今天,今天的農業,或者說未來農業對我們的要求有這五個方面:

·種植者恒有回報,恒有生活保障;

·消費者不用擔心所消費的各種產品的安全;

·對環境生態不破壞,環保者不反對;

·國家層面上無有糧食戰略安全擔憂;

·有國家自己掌握的珍貴生物資源(種質資源)和自己研發的核心技術(生產與加工技術)。

大家不要把農業看作一個很Low、很低級的東西,這是我們生存之本,是天大的事情。如何去實現生態農業呢?前面也說過,農業源于自然,但是它也不是純粹的自然過程,農業是自然生命過程和人類智慧共同作用的作品,所以要開發出一種滿足我們人類多重需要的農業,必須從農業的本質來去探討。我們的先人從來就沒有停止思考過,從來就沒有停止探索過,他們的經驗給我們后人提出了很多啟發的意義。所以我們實驗室的研究認為,科學地利用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各種生命過程之間的互補利用,是未來我們開發新農業的基礎。所以中國的生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基于生態學原理的高效循環農業。

我們的實驗室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圍繞著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研究了12個年頭,研究結果表明這個傳承了1200年以上的農業生態系統是如此的符合自然、符合科學規律。我們的研究從這個小小的山莊開始,由它向全國推廣,浙江省人民政府對此也高度重視,在2010年到2014年連續五個一號文件,倡導這種稻魚共生體系,把它看作是一種穩糧、提質、增收、綠色、環保、無污染、可持續、低碳的循環農業。

這樣一個農業文化遺產,不僅僅停留在麗水地區、溫州地區,它已經走出了浙江,走到了全國。目前統計全國以這種類型為核心的農業,全國有五大類型,二十多種模式,有三千多萬畝。從事這種經營的農戶們,都從中獲得了很大的效益,他們非常高興。

所以下一步該怎么辦,我們沒有辦法預測自然的變化,這個自然世界對于我們來講,人類的知識少之又少,我們時刻需要虛心地向自然學習,并敬畏自然。農業源于自然,但也不等于自然,農業是一個人工調控的主動的過程,它是自然過程和人類智慧的共同的結晶,這句話今天這二十分鐘當中,我重復了三次,我也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對農業,包括農業的定義有一個新的認識。大家都知道過去的農業是利用土地、利用生物,生產出產品,然而Caldwell,一位西方科學家,他在1996年提出“農業是人世間把太陽光轉化為人類健康并維持快樂幸福生活的科學、藝術、政治學與經濟學。”1997年,我在一篇小小的文章當中,我又拓展了一個語言,那就是“農業是利用陽光和大地、自然過程和人類智慧、消滅人類社會饑餓與貧困、維持全人類持久幸福健康生活的事業。”農業是文化的凝聚地,是基于土壤的文化,是追天地、和時令,凝聚天地精華與靈氣的過程,是人類文明最根本的依存。農業的單詞叫Agriculture,culture是文化,Agri就是土壤的意思,所以基于土壤的文化就是我今天要講的農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食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v一区二区 | 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 |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精品亚 | 性开放国产精品按摩Av | 专干国产老熟女视频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