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運大幕再次拉開,對于眾多鐵路工作者來說,春運無疑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攻堅戰”。此時,一封封家書傳遞的情感則變得尤為珍貴。(1月23日 21CN)
“山高路遠夢縈繞,千里歸程解鄉愁”,這是中國人古往今來,牽動著蕓蕓眾生、游子思鄉的情怯。但是鐵路人的春運卻一直在路上,甚至離家相之越遠。雖然現在通信方式日新月異,然而,家書則更容易讓人哽咽、感極涕零,在紙張中抒發的情感,更為動人。
人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之圓缺,自古難全。每逢佳節,總有鐵路人為撐起廣大民眾的回家路,放棄與親人團聚的美好時光,這是對團圓的一種割舍。由于億萬中國人艱難流動于冬天的大地之上,促使人們不得不深思鄉愁,思念便成為難以消弭且必須承受的痛,況且年復一年,日暮鄉關卻仍在路上。
“烽火連‘春運’,家書抵萬金”,可謂見字如見人,誰說遠道不可思,這種“無聲”的載體,在靜謐中凝思,紙、筆、心三者合一,流露出鐵路人的真情,家書蘊含著特殊的情意,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
春運就是對整個春節運輸的極大沖擊,春運或許是回家的喜悅,沿著南來北往的春運路線,“智慧春運”為歸巢的人們萃取辭舊迎新的味道。卻承載著濃厚的鄉愁,春運“大遷”在即,鐵路人難免要做出“犧牲”,未能及時與家人團聚、給家人一個擁抱,給孩子一個親吻等等。那么,鄉愁便裝滿了整個車廂,席慕容說,“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我說,春運是一次長途跋涉的旅程,載不動的是沉重的鄉愁。
在信息快速崛起的時代,一封家書突然放慢我們的腳步,其中思緒則需細細咀嚼和品嘗,鐵路人作為春運“第一責任人”,理應得到更多的眷顧和聚集他們,對于他們來說,最遠之處乃故鄉,沒有經歷過中國式春運的人,是難以感受那些寒冷中的刺骨和哆嗦,以及被春運安全壓力如泰山壓頂般,換言之,兌現春運平安運行刻不容緩。
從1981年至今,36年變遷,中國年的意義,就在于團圓,那未能團圓的傳唱就體現在牽腸掛肚的家書,讀來讓人溫暖與感動,春運是永恒的主題,回家過年是不可抗拒的初心,回家,永遠是中國人的過年情結。對于鐵路人來說,或許春運也叫鄉愁。
“獨在異鄉為異客”。那么,家書的傳遞對身在異鄉者深入親人骨髓的心靈慰藉,書信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薪火相傳的文化,而鄉愁正是心中發酵升騰的結果,在傳統的習俗中延伸升華,別有一番風味。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有一群“蠻拼的”鐵路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為了完成每年春運“盛邀”,再一次書寫著濃濃的鄉愁!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